擂鼓坪社区位于擂鼓镇场镇,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59人,907户,辖5个居民小组,建日间照料中心一个,社区有残疾人47人、退役军人118 名、优抚对象17人、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47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户。社区建党支部1个,有中共党员67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26名,60岁以上党员18名、流动党员3名。 |
擂鼓村位于擂鼓镇西南部,全村皆为山区,峰峦重叠,最高海拔1000米,最低海拔800米,山地气候明显,气候多变,旱涝、大风、阴雨、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频繁。现辖7个村民小组,405户1101人。幅员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999亩,退耕还林247亩,耕地520.8亩,人均耕地0.47亩。林地主要以厚朴、黄柏、核桃、板栗、杜仲为主。 |
该村境内有一荆棘茨丛生的沟渠为茨沟,村名遂以此地名为名。建国后,地方政权建立称为茨沟大队,1996年成立村民自治组织,改名为茨沟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 茨沟村位于擂鼓镇西北部,现辖6个村民小组,205户519人,其中劳动人口259人。幅员面积4500亩,其中林地面积2000余亩,退耕还林185亩,耕地400亩,人均耕地1.3亩。本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工收入和种养殖业,以种养殖业为主(枇杷、鸡)。 |
此名寄托了当地群众在公社化时期努力建设新中国的美好愿望,故名建新村,故名。地方政权建立后叫建新大队,1996年成立村民自治组织,改名为建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建新村以山地为主,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1000——1650米。幅面面积2.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000余亩,退耕还林830余亩,现有耕地50余亩。现辖10个村民小组,共550户1600人,村民民族主要是汉族、羌族、回族。 |
胜利村位于擂鼓镇规划区内靠北,东接盖头村、建新村,南靠场镇社区,西接干河坝银定村,北临坪上村,是擂鼓镇的场镇北部重要区域。现辖9个村民小组,583户1790人,其中农业人口578人,非农业人口936人,男劳动力573人,女劳动力449人。辖区内仅剩耕地198.33亩,林地3212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63元。 |
该村境内有一地,形似一锭银子,名为银锭,后取谐音银定,故名。建国后,地方政权建立称为银锭大队,1996年成立村民自治组织,改名为银定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 银定村现有耕地面积 269亩,人均耕地0.6亩;林地555亩,森林覆盖率0.6%。现辖2个村民小组,208户630人,有党员22人,预备党员1名。劳动力人口377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56人,城镇户口240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27人。我村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主。 |
该村境内存在众多麻柳林,故名柳林村,故名。地方政权建立后叫柳林大队,1996年成立村民自治组织,改名为柳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柳林村以山地为主,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1000——1900米。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000余亩,退耕还林200余亩,现有耕地400余亩,茶园100余亩。现辖6个村民小组,382户1144人。村民民族主要是汉族、羌族。 |
该村境内有一大麻柳树,村以树名。原名五一大队,后因重名更名为麻柳大队,1996年设立村民自治组织,改名为麻柳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麻柳湾村耕地面积450亩,人均耕地0.35亩,林地0.5亩,森林覆盖率70%。现辖7个村民小组,283户886人,村民民族主要是汉族、羌族。其中农业人口756人。劳动力420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76人。 |
该村境内有一形似猫状的石头,故名猫儿石村,故名。该村原名大坪大队,因重名更名为猫儿石大队,1996年成立村民自治组织,改名为猫儿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猫儿石村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现辖5个村民小组,208户636人,正式党员31名。全村耕地面积203亩。全村共有劳动力387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5人,有残疾人20人,五保户1户,享受农村低保13户37人。 |
楠竹村位于擂鼓镇西南方,五星河左岸,全村耕地面积961.91亩,林地17296亩。境内有楠竹5千多亩,村道穿行其间,给人以舒适的享受。现辖5个村民小组,261户768人,党员43名。全村共有劳动力431个,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95人;有残疾人37人,五保户2户2人,享受农村低保22户41人。以羌王竹海旅游开发公司为龙头的乡村旅游遍布全村,原始的村落干净整齐,林间野果,山珍丰富,能品味纯自然食物。中药材种植遍布林间,人工柳杉四季常青。全村楠竹面积广,且有羌王竹海楠竹宴,三组有四个山头之间就像四个门,中间有一个塘,古人称为四门坎。 |
五星村位于擂鼓镇西南部,全村以山地为主,现辖6个村民小组,176户516人,农业户口143户,340人,其中劳动力人口220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03人,占总人口的20.11%,全村现有贫困农户22户53人。全村有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2名。全村幅员面积7.13平方公里,耕地437亩,林地10260亩,人均耕地0.85亩。农户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收入来源,种植业主要以中药材、玉米、油菜、魔芋、楠竹为主,养殖业以生猪、土鸡、白山羊为主。 |
该村境内有两条小河沟流过,故名双流,故名。地方政权建立后叫双流大队,1996年成立村民自治组织,改名为双流村村民委员会,2020年5月14日村建制调整,将双流、方早村合并,设双流村村民委员会,活动阵地(办公地点)驻原方早村村民委员会驻地。 双流村位于擂鼓镇西南面,幅员面积23.4平方公里,地形以高山峡谷为主,海拨800-1800米。现有耕地3066亩,林地24594亩。现辖9个村民小组,298户728人,党员37名。其中劳动力人口456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201人,低保户19户35人,残疾人数5人,五保户6人。 |
龙坪村位于擂鼓镇东南部,全村以山地为主,全村幅员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1316亩,林地7200亩。现辖5个村民小组,320户851人,其中劳动力人口555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200人,共有党员人数46人,低保户17户20人,残疾人数19 人,五保户1人。2019年人均纯收入2400元。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收入来源。 |
南华村距镇政府驻地16公里,幅员面积约3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72.93公顷,林地面积3324公顷。现辖8个村民小组,261户742人,党员48人。全村共有劳动力426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16人,有残疾人29人,五保户3户3人,享受农村低保24户33人。利用本村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绿色的农副产品逐渐发展乡村旅游,引进社会投资300万元建设高品质民宿“烟雨溪”项目。农户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收入来源。传言苏秦路过此地,苏秦马死掉,当地古人取名老马院,并建苏秦庙,苏秦庙至今都在。当苏秦走到安治,苏秦印章掉于安治一块大石处,古人取名印巴石,印巴石在“5.12”地震中损毁。 |
桥楼村位于擂鼓镇西面,全村皆为山区,全村现有耕地1233.87亩,其它林地19700亩。现辖4个村民小组,127户352人,劳动力204人,占总人口的58%。有党员32名,享受农村低保6户12人,五保户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29人,2014年脱贫0户0人,2015年脱贫3户5人,2016年脱贫13户24人,已全部脱贫。农户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收入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