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街道办事处南0.93千米处。 1956年3月建立柴桥镇居委会,后更名柴桥镇第二街道,1992年称柴桥芦北居委会,2001年7月称芦北社区居委会。 辖沃家等9个小区,面积0.7平方千米。 社区居委会2003年迁址芦江北路36号。 居民楼88幢。 1423户,3082人。 有街道办事处、广电站、文体站、柴桥中学、柴桥小学等单位。 |
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南1.2千米处。 1956年3月建立柴桥镇第一街道居委会,1992年称芦南居委会,2001年7月由原芦东、芦南、芦西和立新4个居委会合并建立芦南社区,属农居混合社区。 辖芦东(一村)等5个小区,社区居委会驻薪桥南路158号。 面积0.6平方千米。 1149户,2108人。 有柴桥老街南路、薪桥南路街市等建筑及公交公司柴桥站、柴桥中学等单位。 |
位于街道街道办事处北1.6千米处。 1964年3月由穿山村非农户组建居委会,称穿山居委会。 2003年称穿山社区居委会,属农居混合型社区。 面积1.5平方千米,社区居委会驻穿山村后大街50号。 510户,779人。 |
位于街道办事处西侧0.837千米处。 1995年5月协和石化企业征田,全村拆迁至万景山路北侧和红光村,新建养志一村、养志二村,合称养志新村。 2001年8月建立养志社区。 由于失田,成立居委会,2003年改称养志社区居民委员会。 社区居委会驻柴桥街道万景山西路29号。 面积0.036平方千米。 居民楼28幢。 415户,1113人。 |
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北0.39千米处。 2012年2月建立。 面积0.76平方千米,辖芦江小区等8个小区,社区居委会驻和谐路222号。 居民楼114幢。 205户,562人。 有芦渎中学、芦江书院、柴桥实验小学等单位。 |
2020年8月,因辖区行政村规模化调整,撤销王家麓村、上龙泉村、下龙泉村、甘溪村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芦源社区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暂驻柴石社区。 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890名。 |
明成化年间(1465-1487)从柴桥洪溪迁入。 1950年8月属镇东乡,1953年10月称柴桥镇五村,1956年3月称柴桥镇第一高级社,1958年10月属柴桥公社柴桥管理区,1961年9月为柴桥公社沃家大队,文革期间一度改为红星大队,1980年10月复原名,1983年称柴桥镇(2003年8月改称柴桥街道)沃家村至今。 面积约1.5平方千米,辖沃家1个自然村,村委会驻环镇北路227号。 290户,637人。 |
村民主姓胡,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从柴桥车迁入。 1949年8月称柴桥镇一村(上街头)、二村(樟漕头)、三村(田洋湖),1956年9月合称柴桥镇第二高级社,1958年10月属柴桥公社柴桥管理区,1961年10月称柴桥公社田洋大队,文革期间一度改名万红大队,1981年7月复原名,1983年改称柴桥镇(2003年称柴桥街道)田洋村。 辖一村等3个自然村,村委会驻田洋牧场5号。 面积0.6平方千米。 234户,528人。 |
村民主姓周、虞、谢。 周姓,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上周村迁入;虞姓,清道光年间(1821-1850)从大碶扎马迁入。 1950年8月为山门乡四村、五村,1956年3月称红光、楼下高级社(后楼下社并入红光社),1958年10月属柴桥公社柴桥管理区,1961年10月称穿山公社红光、楼下大队,1970年4月合称柴桥公社红光大队,1983年改称柴桥镇(2003年8月称柴桥街道)红光村至今。 面积0.7平方千米,原辖洞桥头等5个自然村,2011年6月因开发建设需要,袁家、堰头张、山下张自然村整体拆迁,洞桥头和楼下张自然村部分拆迁,村民安置于芦湾家园。 今辖2个自然村。 村委会驻洞桥头18号。 861户,1588人。 |
村民主姓沃,后周末至北宋初从江苏省苏州迁入。 1949年8月属霞浦乡,1950年8月称洪岙乡二村,1956年3月称穿山乡洪溪高级社,1957年3月属洪山高级社,1958年10月属柴桥公社洪山管理区,1961年为穿山公社洪溪大队,1970年4月为柴桥公社洪溪大队,1983年改称柴桥镇(2003年称柴桥街道)洪溪村至今。 面积1.6平方千米,辖郑家等3个自然村,村委会驻郑家9号。 271户,688人。 |
系南宋宰相史浩后裔。 淳熙年间(1174-1189)史浩后裔从鄞州区东钱湖下水村陆续向外分迁,其中一支族在上史村筑宅繁族。 1949年8月称霞浦乡十五村,1950年8月称洪岙乡三村,1956年3月称穿山乡上史高级社,1957年3月属洪山高级社,1958年10月属柴桥公社洪山管理区,1961年称穿山公社上史大队,1970年4月为柴桥公社上史大队,1983年改称柴桥镇(2003年称柴桥街道)上史村至今。 面积1.3平方千米,辖上史家等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上史家240-2号。 260户,611人。 |
村民主姓沃,约在后周末至北宋初从江苏省苏州迁入,迄今已42代。 1949年8月称霞浦乡十四、十五村,1950年8月称洪岙乡四村,1956年3月称穿山乡洪岙高级社,1957年3月属洪山高级社,1958年10月属柴桥公社洪山管理区,1961年8月为穿山公社洪岙大队,1970年4月为柴桥公社洪岙大队,1983年10月改称柴桥镇(2003年称柴桥街道)洪岙村至今。 面积约2.5平方千米,辖洪岙等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洪岙248号。 368户,880人。 |
村民主姓林,清康熙年间(1662-1722)从福建迁入。 1949年8月称柴桥乡一村,1953年10月称镇东乡五村,1956年7月与芦江村合称柴桥镇第四高级社,1958年10月属柴桥公社柴桥管理区,1961年8月称穿山公社水芹大队,1970年4月为柴桥镇公社水芹大队,1983年改称柴桥镇(2003年称柴桥街道)水芹村至今。 辖四脚亭等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四脚亭68号。 面积0.4平方千米。 217户,546人。 |
村民主姓潘,系蒙古族后裔,元朝迁入。 1949年8月称柴桥乡七村,1950年8月称镇东乡三村,1956年3月与水芹村合称柴桥镇第四高级社,1958年10月属柴桥公社柴桥管理区,1961年8月称穿山公社芦江大队,文革期间曾称红卫大队,1970年4月称柴桥公社芦江大队,1983年改称柴桥镇(2003年称柴桥街道)芦江村至今。 辖芦江1个自然村,村委会驻芦江南1号。 面积0.42平方千米。 278户,663人。 |
村民主姓钟,明万历年间(1573-1620)从柴桥外钟迁入。 1949年8月属柴桥乡八村,1950年8月称镇东乡四村,1956年3月称沙溪高级社,1958年10月属柴桥公社后所(穿山)管理区,1961年10月称穿山公社沙溪大队,1983年10月改称柴桥镇(2003年8月称柴桥街道)沙溪村至今。 面积4平方千米,原辖青垫桥等7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庙横(青垫桥)6-1号。 面积4平方千米。 533户,1382人。 2009年因开发建设需要,上杨、小湾2个自然村整体拆迁,村民安置于芦湾家园。 庙横(青垫桥)、陈家、西岙、上钟、周家自然村部分拆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