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慈圣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慈圣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宋楚泓水之战即在此一带,宋襄公不击半渡,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心慈性善,遂为村名,后分东西南北四个村,因位于北部,故名。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宋楚泓水之战即在此一带,宋襄公不击半渡,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心慈性善,遂为村名,后分东西南北四个村,因位于东部,故名。
明嘉靖年间,白东桥携家眷自今民权县伯党集逃荒至此,后白氏为望族,故名。
明代孟氏建村,初名孟庄。清代孟氏绝嗣,邓、刘、贾等氏相继迁入,仍名。
原有李庄、王胡同二村,据《宋氏族谱》载,明嘉靖年间宋氏自今睢阳区迁此,居二村之间称宋庄。清嘉庆年间三村成为一体,宋氏为望族,统称今名。清咸丰年间筑寨。
明宣德年间刘清自今洪恩乡大刘庄迁此,靠高庄、后小庄建村,后于村西惠济河上架一便桥,故名。清咸丰十一年(1861)刘圣清、刘圣泗倡导筑寨,三村合一,统称“刘桥寨”。后寨废,复今名。
明洪武十七年(1384)楚氏自今宁陵西楚堂迁此,故名。
明洪武年间肖氏落户此地,故名。
明洪武年间李氏选河水冲积平滩建村,因地处交通故道,在路边开设店坊,初名李滩店。1962年后简称今名。
明代康氏建村,故名。
清康熙年间王氏自远襄镇王寨迁此,故名。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宋楚泓水之战即在此一带,宋襄公不击半渡,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心慈性善,遂为村名,后分东西南北四个村,因位于南部,故名。
元代桑、白两氏建村,初名桑白庄。明代,白氏绝嗣,桑氏于村西河上摆渡,更名桑家口,演成今名。明永乐年间孔彦元自今睢阳区迁来,为望族,仍名。
明洪武年间王氏随其舅父雷氏从山西迁此,分东、西居住,雷氏居西称雷庄,王氏居东,为尊母姓称雷屯。清咸丰年间筑寨,雷庄并入,仍名。
明洪武年,李氏、梁氏两姓迁此,分居前后,因其在后,故名。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