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大兴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大兴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兴丰地区辽代时期属蓟北县,后改属析津县,金代时期属大兴县。

民国时期属京兆地方大兴县。

民国十七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28~1937年),兴丰地区属河北省第三专区,后属河北省第五专区。

1949年8月,兴丰地区属河北省通县。

1958年,兴丰地区属北京市。

1996年6月,大兴县在兴丰地区设黄村居民办事处。

2001年5月,大兴县改区,黄村居民办事处改为兴丰街道。

林校路地区辽代时期属蓟北县,后改属析津县,金代时期属大兴县。

民国时期属京兆地方大兴县。

民国十七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28~1937年),林校路地区属河北省第三专区,后属河北省第五专区。

1949年8月,林校路地区属河北省通县。

1958年,林校路地区属北京市。

2001年10月,大兴县改区,同年,林校路街道成立。

清源地区辽代属蓟北县,后改属析津县,金代属大兴县。

民国时期属京兆地方大兴县。

民国十七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28-1937年),清源地区属河北省第三专区,后属河北省第五专区。

1949年8月,清源地区属河北省通县。

1958年,清源地区属北京市。

2001年11月,清源街道成立,东起团河路,南起清源路,西至芦求路,北至北兴路,下设15个社区。

2006年6月,清源街道增加至23个社区。

2008年1月,清源街道增加至28个社区。

2009年10月,大兴区新增设两个街道:观音寺街道和天宫院街道,辖区重新划分。

清源街道所属的盛春坊、开发区、金华里、泰中花园4个社区划归观音寺街道。

亦庄地区原属南海子皇家苑囿的一部分,清末逐渐形成村落。

民国二年(1913年),亦庄地区属直隶省冀州(今河北省)大兴县。

1953年6月,鹿圈乡成立。

1958年6月,鹿圈乡并入南郊农场。

1963年年初,朝阳区十八里店公社的大羊坊南北村、小羊坊、康村4个村队划入红星公社亦庄大队。

1983年10月,红星人民公社撤销。

1984年5月,亦庄乡成立。

2000年3月,亦庄、鹿圈2乡合并为亦庄镇。

2005年6月,设亦庄地区办事处,与亦庄镇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旧宫镇由原旧宫乡演变而来。

1953年,南苑区的旧宫、虎殿、南场、集贤4个村设乡。

1956年,4乡合并为旧宫乡。

1958年5月,大兴县改区,同时撤销南苑区,旧宫乡属大兴区。

1958年6月,红星人民公社建立,旧宫乡改为旧宫大队。

1960年1月,恢复大兴县。

1972年10月,旧宫大队改为旧宫分场。

1983年10月,属大兴县红星区。

1990年,旧宫乡改镇。

1999年,南郊农场居民办事处属旧宫镇。

2001年1月9日,大兴县改区,旧宫镇属大兴区。

西红门地区明清时期属京都顺天府大兴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北平市南苑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北平市第二十三区,后属第十一区。

1953年,属南苑区,设西红门乡。

1958年5月,划归大兴县。

9月,属黄村镇。

10月,属红星公社。

1972年,西红门大队改为西红门分场(也称西红门管理区)。

1984年5月,成立西红门乡。

1990年8月,西红门乡改镇。

1998年9月,西红门镇重新划归大兴区。

2000年3月,金星乡并入。

2005年,在西红门镇设西红门地区办事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瀛海地区属河北省大兴县南苑区团河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瀛海地区属北平市第二十三区,后属第十四区。

1952年,瀛海地区属南苑区。

1956年,瀛海地区属南苑区红星集体农庄。

1958年,瀛海地区属红星人民公社瀛海大队。

1984年,瀛海地区属北京南郊农场瀛海分场。

1984年,瀛海地区属红星区瀛海乡。

2000年3月22日,与太和乡合并成立瀛海镇。

观音寺地区辽代属蓟北县,后改属析津县,金代属大兴县。

民国时期属京兆地方大兴县。

民国十七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28~1937年),观音寺地区属河北省第三专区,后属河北省第五专区。

1949年8月,观音寺地区属河北省通县。

1958年,观音寺地区属北京市。

2009年7月,大兴区增设观音寺街道,由原属清源街道的4个社区和原属兴丰街道的8个社区组建而成。

天宫院地区辽属蓟北县,后改属析津县,金属大兴县。

民国时期属京兆地方大兴县。

(民国十七年至二十六年)1928~1937年,属河北省第三专区,后属河北省第五专区。

1949年8月,属河北省通县。

1958年,属北京市。

天宫院村自1960年属北臧村乡(现称北臧村镇)。

2008年,天宫院村全村拆迁。

2009年7月,天宫院街道成立,天宫院村回迁社区属天宫院街道。

1949年3月至1954年5月,为大兴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1953年,建立青云店镇。

1958年,划属采育人民公社。

1961年,析建青云店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复乡。

1990年,改为镇建制。

2000年,合乡并镇,垡上乡并入青云店镇。

采育地区原属古安次县,称采魏里。

辽开泰元年(1012年),称采魏院,属析津府。

辽太平六年(1026年),属南京道析津府。

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属上林苑。

二十一年,置大都路总管府,更名采魏里,属东安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都路改为北平府。

明永乐五年(1407年),上林苑改为上林苑监。

明洪熙元年(1425年),以良牧、林衡二署并蕃育署。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定名采育延续至今。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采育地区划归大兴县。

1928年,大兴县划归河北省,采育属大兴县第二区。

1930年,采育地区建采育镇。

1948年12月,采育解放,属大兴县第九区,辖1镇、73村。

1953年,采育地区为大兴县第五区,下设11乡。

1956年,大兴县撤区并乡,采育乡辖27村,凤河营乡辖25村。

1958年9月,采育地区成立采育人民公社,辖采育、青云店、长子营、凤河营、朱庄、大皮营等地区共2镇、112村。

1961年4月,采育公社分为采育、青云店、长子营、凤河营4公社。

1974年7月,采育公社析出朱庄、大皮营2公社。

1983年7月,采育公社改乡。

1990年2月,采育乡改镇。

2000年3月,大皮营、凤河营2乡并入,采育镇辖55个村民委员会。

宋元时期,安定地区人烟稀少,史称南阳屯。

明清时期,安定地区属顺天府大兴县礼贤巡检司。

解放战争时期,安定地区属大兴县一、四区。

(民国三十七年至民国三十八年春)1948年至1949年春,大兴县人民政府曾驻小营(兴安营)。

1956年,安定地区分设白塔、小营(兴安营)、杜店屯3乡。

1958年,建安定公社,时地域包括今礼贤、魏善庄、安定3镇。

1961年,礼贤、魏善庄析出。

1983年,安定公社改乡。

1989年,设安定镇。

礼贤镇由原礼贤镇和原大辛庄乡合并而成。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礼贤为解放区的大兴县人民政府驻地。

1949年,属大兴县第一区。

1953年,建礼贤乡。

1958年,属安定镇人民公社。

1961年,建礼贤人民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0年,礼贤乡改镇,辖19个行政村。

原大辛庄乡位于镇域西部,原属顺天府宛平县,1949年划归大兴县。

1953年,建大辛庄乡。

1958年,划归榆堡人民公社。

1961年,建大辛庄人民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辖19个行政村。

2000年5月,大辛庄乡并入礼贤镇。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宛平县在榆垡设镇,为宛平县“八大重镇”之一。

1949年10月4日,划归大兴县三区。

1950年春,属庞各庄二区。

1953年3月,大兴县增设第六区(榆垡区)。

1955年6月,榆垡区改榆垡乡。

1958年3月7日,大兴县划归北京市。

5月24日,大兴县改区。

1958年,榆垡区域分为榆垡、南各庄2乡,东北部分村庄划归礼贤乡。

1958年9月7日,成立榆垡人民公社,辖南各庄、大辛庄2乡。

1961年,榆垡公社析出朱家务公社。

1962年9月,朱家务公社更名小黑垡公社。

1963年5月,小黑垡公社更名南各庄公社。

1983年7月,榆垡、南各庄2公社改乡。

1990年4月14日,榆垡乡改镇。

2000年3月22日,南各庄乡并入。

明永乐元年(1403年),庞各庄地区属顺天府宛平县。

民国三年(1914年),顺天府改为京兆地方,辖大兴、宛平等20县,庞各庄属县辖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建涿县、良乡、宛平为三联县,简称涿良宛县,庞各庄属涿良宛县第三区。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至三十五年二月(1945年8月至1946年2月),冀中十专区调整,庞各庄划为四区,辖民主、胜利、民生、繁荣、团结、幸福、河南、河东、河西9行政村。

1950年3月,庞各庄地区为大兴县二区区政府驻地,由县辖镇改为区辖镇。

1952年3月,庞各庄镇改乡,辖东中堡、西中堡、李家窑等村。

1958年9月,庞各庄乡改公社,辖10大队、86村,公社驻庞各庄。

1961年5月,析为庞各庄、定福庄、北臧村3公社,庞各庄公社辖29个行政村。

1983年3月,庞各庄公社改乡。

1990年4月,庞各庄乡改镇。

2000年3月,定福庄乡并入。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