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域地历史悠久。据对出土文物考证,早在4000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殷为薄姑国领地。周为齐地。秦属齐郡,西汉属千乘郡琅槐县、湿沃县,东汉属乐安国博昌县、湿沃县,三国时属魏国齐郡,西晋属广饶县、湿沃县,南北朝时属乐安郡广饶县、湿沃县,唐宋时属渤海郡千乘县、蒲台县,元明清三朝境域东部属乐安县、西部属蒲台、博兴县。民国年间,为广饶、蒲台、博兴三县交界之地。
战国时期,人们在此“伐薪煮海水为盐”,盐业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批移民自洪洞、直隶枣强迁移至此,构成境内居民的主体。悠久的历史涤就绚丽多彩的地方民间文化。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是吕剧的发源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时殿元等人将琴书《王小赶脚》由坐唱改为化妆演出,形成吕剧雏形,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大剧种,并跻身于国家地方戏曲艺术之林。
1940年后,境域属抗日民主政府清河区行政专员公署。解放战争时期,境域属广饶县、蒲台县,隶属渤海区清河专署。新中国成立后,境域隶属惠民专区。1961年4月,东营村(今东营居委会)东打出的华北第8号探井首次获得日产8吨的工业油流,拉开了华北石油会战的帷幕。1962年9月23日,营2井喷出当时全国日产原油最高555吨的油流,“九二三厂”(胜利油田)诞生。
1982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件批准设置东营市东营区、牛庄区。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成立。1984年1月12日,市辖东营区、牛庄区(东营区辖42个行政村,牛庄区辖179个行政村)成立。1987年7月2日东营、牛庄两区合并为东营区。建市后,选定沙营以东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地区作为东营市中心城,称“东城”,市委、市政府设在东城。胜利油田机关所在的矿区城镇相应称“西城”,东城距西城15公里。区委、区政府驻东、西城之间东营区新区。
东营区是东营市中心区。1987年辖辛店、胜利、六户、牛庄镇,史口、油郭、西范、龙居乡,西城街道办事处,221个行政村。1988年4月撤销西城街道办事处,设立泰安路、海河路街道办事处。1991年3月设立东城街道办事处,与胜利镇合署办公。1992年10月,史口乡撤乡设镇。1995年3月,东城街道办事处与胜利镇分设。
2001年3月,乡镇街道规模调整,撤销油郭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史口镇;撤销西范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牛庄镇;撤销胜利镇,设立胜利街道办事处;撤销辛店镇、海河路街道办事处、泰安路街道办事处,设立辛店街道办事处、黄河路街道办事处、文汇街道办事处。11月撤销龙居乡,设立龙居镇。2003年11月,成立胜园街道办事处。将史口镇北高、卢家、丁家、姜王、业基王、温家、东商、赵家8个村和黄河路街道办事处东现河、南田、西现河、王连、东升、陈家6个村(居),划入胜园街道办事处管辖。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整代管范围划转移交工作方案的通知》(东政字[2019]1号),东营区东城街道及8个社区、1个村转居、38个居委会,胜利街道及4个社区、26个居委会、1个行政村,六户镇5个行政村,黄河路街道广利港居委会划转移交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调整后,东营区辖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为54764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3153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110人,增长率3.03%,年平均增长率为0.30%。全区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27986人,占78.1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9657人,占21.85%。
|
1982年11月,河口区根据国务院〔1982〕国函字249号文件,《关于山东省设立东营市的批复》而设立,为东营市市辖区。1984年9月,河口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辖新户乡、太平乡、六合乡、四扣乡、义和镇、孤岛办事处、河口办事处4乡1镇2个办事处,163个村民委员会。河口区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南岸,黄河入海口北侧。地理位置为北纬37°45'~38°10',东经118°07'~119°05'。东、北两面临海,西与原沾化县(现沾化区)为邻,南与利津县接壤,东南面与垦利县毗邻。南北长43公里,东西宽79公里,总面积2267.4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4.21公里。至今,河口区辖河口街道、六合街道、新户镇、义和镇、孤岛镇、仙河镇共2个街道4个镇,177个村民委员会。全区常住(户籍)人口21.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84人,人口出生率8.64‰,死亡率4.43‰,自然增长率4.21‰。境内人口以汉族居多,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境内少数民族主要来自胜利油田的干部、职工及家属。辖区内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土家族等21个民族。 |
垦利区地处黄河入海口,辖5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25.71万(数据截至2021年中旬)。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概括:
【万里黄河从这里入海】垦利是黄河三角洲的顶点所在地,是黄河入海的地方。正常年份,黄河每年携沙造陆2万亩左右,使垦利成为全国“生长”土地最快的地方,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黄河入海口附近有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典型、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垦利有142.8公里的原生态海岸线,河海交汇、物产丰饶,盛产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刀鱼、黄河口海参、东方大对虾、梭子蟹等名优水产品。
【胜利油田在这里诞生】1965年2月,胜利油田的第一口高产油井在垦利区胜利村开采成功,胜利油田因此而得名。自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其油气产量的43%、已探明储量的45%都出自垦利地下。
【多种文化在这里融合】垦利是个典型的移民县,居民来自全国11个省、109个县;这里是革命老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清河区的大后方,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可以这么说,移民文化、红色文化与黄河文化、石油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融合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文化,也造就了垦利团结、和谐、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质。
【黄蓝战略在这里叠加】垦利区处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主战场的最前沿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位置,面临两大战略叠加、黄蓝经济融合的重大历史机遇,正在向着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方向迈进。 |
利津县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东依黄河,北濒渤海,版图面积1665.6平方公里,辖4镇2乡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约23.8万人。
利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以“渠展之盐”著称。公元1193年1月(金明昌三年)置县,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因利津古城的轮廓像一只凤凰,被称为“凤凰城”。抗日战争时期是山东省全境解放第一县。历史上,黄河先后形成六条入海流路,其中两条从利津入海。自明代大移民至建国初期,黄河入海新淤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垦荒者在这里繁衍生息,多元的移民文化彰显了利津人开放包容的性格,形成了崇文尊儒的民风。清代“四大贤”、苎麻专家酆云鹤、革命先驱李竹如、著名导演赵焕章(电影《喜盈门》等)、山东快书创始人杨立德等文化名家辈出,民间舞蹈“虎斗牛”、竹马灯、金钱灯等民间艺术形式多姿多彩,利津水煎包、黄河故道鲜鱼汤、盐窝羊汤等地方小吃享誉四方。
利津位置优越、物产资源富集。荣乌、疏港、东吕3条高速与德大、黄大、疏港3条铁路在此交汇,未来还有京沪高铁二线、滨潍高铁途经这里,距东营胜利机场、东营港1小时车程,与北京、济南、青岛实现2小时经济圈,交通快捷。境内盐卤、草场、风电资源富集,油气井3000余口,是胜利油田主产区之一,地下的石油源源不断支持着国家建设。
利津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宜游。黄河流经县域74公里,利津县城倚河而建,文化、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发达,既有大城市的功能配套,也有小城市的舒适宜居,城镇人口达到8万余人。“铁门关”“东津渡”曾是有名的水旱码头和商贸重镇,有“小天津”之称。如今,沿黄17万亩优质农用地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宝贵资源,“临合蜜”“南贾蜜桃”“綦夹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黄河,是大自然对利津得天独厚的馈赠,这一世界级的瑰宝,催生着利津生态旅游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利津产业兴旺、发展前景广阔。新时代,新格局!如今,利津经济开发区,沿黄乡村振兴产业带,城市矿产示范园区、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环保产业园、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新经济产业园、铁路物流产业园“一核一带三区五园”竞相发展,形成了装备制造、环保、化工新材料、新经济、康养文旅、资源再生利用、现代物流、现代高效农业“八大优势产业”。
县委、县政府确立了“148”工作体系,着力打造工业强县、文旅新城、生态利津、幸福家园,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新利津,开启了新一轮解放思想、跨越赶超的新征程!
勤劳智慧的利津人不负“凤凰城”的美名,我们将以满腔的热忱、开放的胸怀、优美的环境、周到的服务,诚邀四海宾朋到利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
广饶县位于东营市南部,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辖9个镇街、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53万。广饶自秦朝设县,古称乐安、千乘、琅槐,是兵圣孙武的诞生地、山东吕剧的发源地、中华齐笔的原产地,被联合国地名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广饶也是全省、全国最早成立农村党支部的地区之一,流传和保存了我国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孙子文化、古齐文化和红色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塑造了广饶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创新进取的优秀品格,成为我们交朋友、干事业的坚强基石和鲜明底色。
广饶县坚定不移做强工业,培育形成了高端造纸、橡胶轮胎、化工、机电汽配、纺织、食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建成了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橡胶轮胎产业集群、全国最大的车轮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培育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工业企业11家、中国企业500强5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6家、全球轮胎75强6家,集聚了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较强的产业承接和成龙配套能力。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8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5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亿元、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亿元,各项指标在东营市位居前列,广饶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列第54位、全省第7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