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都昌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都昌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在唐朝以前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小渔村,称都村。唐大历年间(766-779)县治从今蔡岭镇洞门王街市迁来后,逐渐发展成小集镇,称古南镇。后因都昌县而得名都昌镇。
相传元末此处有双溪平行,中夹一洲,名“洲溪”,后流传演化名“周溪”。故名。
源于侯家山、杨储山、芭蕉山三条港水汇合点而得名。
中馆古为井田驿,意为具有一定规划的田地,且设有驿馆。因历为通九江、景德镇两市交通要道,久为重要驿站,故称为中馆。
明嘉靖年间,三都首富朱时(1510-1577),字月波,号大沙。出生于召朴村。在三都畈开铺经商,随着经营商品的扩展,三都畈形成了小集市,而附近村民的农村产业也在小集市包装后通过南溪湖进入鄱阳湖而贯通长江。但小集市后面有条水港,阻碍了货物进入集市,且村民过往也不方便,朱大沙出资在水港上建造了一座桥,后人将此桥称为大沙桥,小集市称为大沙街。乡镇由此得名。
因纪念洪万斛,户与斛谐音,故名。洪万斛(1467-1546),号林轩,明嘉靖丁亥(1527)都昌大旱,整垅田地颗粒无收,老百姓处于饿死边缘,洪万斛赈济五千石,以救饿殍,被老百姓称为洪万斛。后洪氏繁衍附近八村,以诣音字“户”代“斛”。
该地位于原来的濒湖区以南,且该镇政府驻地为南峰街,故名。
古有一池称土塘。唐末有汪氏于塘畔架棚营商,后繁衍成集镇,故名。
境内北部有几十条无名港集水成一大港流入鄱阳湖,故名。
清光绪年间(1875-1908),王氏迁此,建宅于蔡姓旧址,由于驻地有一岗埂,当地称为岭,故称蔡岭,后发展成集镇。
元末明初,徐氏为避战祸,从鄱阳县皇冈迁此,后成商埠,故名为徐家埠,后称为徐埠。
该镇位于古彭蠡湖之左,1949年前属环山区左蠡乡,简写为“左里”,故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设有平塘乡,双峰乡,桥岭乡,滨湖乡。该地宗族矛盾争斗激烈,土改时虽然成立了农民协会,但宗族矛盾时有发生,在这里组织土地改革的工作干部,在化解这些宗族矛盾时,特别强调“天下贫雇农是一家”。1954年四乡合一,设和合乡,取和平合作,大和大合之意。
该乡境西北有“阳储山峰”,1949年取首尾两字作地名。
相传该乡境内有一池塘,出现犀牛望月景观,得名“犀源”,后“犀”演化为“西”,故名。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