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年(1739年)置福鼎县,以桐山营旧堡为城,为直属在坊。 民国时桐山设区,民国29年改桐山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山初为县辖镇,1949年11月改为桐山区,1955年11月复为桐山镇,1958年8月成立桐山人民公社,1968年7月复称桐山镇,1970年10月改称城关公社,1981年8月从城关公社划出4个街道、3个大队,恢复桐山镇。 1998年10月撤销桐山镇、桐城镇析置为桐山、桐城、山前三个街道办事处。 |
1982年7月从桐山公社划出19个大队成立桐城公社,1983年改称桐城区,1987年改称桐城乡,1993年3月改为镇建制,1998年撤镇成立桐城街道办事处。 |
1998年撤销桐山镇、桐城镇整合成桐山、桐城、山前街道办事处。 |
福鼎置县后属十八都。 1911年属桐山区。 1940年设秀岭乡。 1949年属南溪区。 1950年属桐山区。 1952年从桐山区析置贯岭区。 1956年并入桐山区。 1958年7月撤区分置桐山、贯岭2公社。 1959年贯岭公社并入桐山公社。 1961年桐山公社改桐山区。 1968年桐山区改桐山公社。 1970年从桐山公社析置贯岭公社。 1983年改贯岭区。 1987年改贯岭乡。 1992年改贯岭镇。 |
福鼎置县后属一都。 1911年为前岐区。 1940年改前岐镇。 1949年改前岐区。 1958年成立前岐人民公社。 1961年复改前岐区。 1968年复改前岐人民公社。 1983年改前岐区。 1987年改前岐镇。 |
福鼎置县后属二十都,1911年初为沙埕区,1940年改沙埕镇,1946年改沙埕乡。 1949年属前岐区。 1952年从前岐区析置沙埕区。 1958年成立沙埕人民公社。 1961年复改沙埕区。 1968年又改沙埕人民公社。 1983年改沙埕区。 1987年改沙埕镇。 |
福鼎置县后为四都。 1911年为店下区。 1940年改店下镇。 1946年改店下乡。 1949年属秦屿区。 1950年从秦屿区析店下乡置第六区。 1958年成立店下人民公社。 1961年改店下区。 1968年复改店下人民公社。 1983年改店下区。 1987年改店下乡。 1990年撤乡改镇。 |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始设秦屿巡检司。 1911年为秦屿区。 1940年设秦屿镇。 1949年为秦屿区。 1958年成立秦屿公社。 1961年复改秦屿区。 1968年复改秦屿人民公社。 1982年改秦屿区。 1987年改秦屿镇。 2011年更名太姥山镇。 |
福鼎置县后为十三都。 1911年为磻溪区。 1940年改磻溪乡。 1949年属点头区。 1950年属白琳区。 1952年从白琳区析置磻溪区。 1958年成立磻溪人民公社,1961年改磻溪区。 1968年成立磻溪人民公社。 1983年改磻溪区。 1987年改磻溪乡。 1993年改磻溪镇。 |
福鼎置县后为十五都。 1912年为白琳区。 1940年设琳江镇。 1949年改白琳乡。 1950年改白琳区。 1958年成立白琳人民公社。 1961年复改白琳区。 1968年7月复改白琳人民公社。 1983年改白琳区。 1987年改白琳镇。 |
福鼎置县后为十五都。 1912年为点头区。 1940年设点头镇。 1949年改点头区。 1958年成立点头人民公社。 1961年复改点头区。 1968年改点头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点头区。 1987年改点头镇。 |
福鼎置县后为十六都。 1912年为管阳区。 1949年属点头区。 1950年从点头区析置管阳区。 1958年成立管阳人民公社。 1961年改管阳区。 1968年复改管阳人民公社。 1983年改管阳区。 1987年改管阳乡。 1993年改管阳镇。 |
1949年为福鼎县嵛山乡。 1952年从嵛山乡析置东角乡、芦竹乡。 1955年2乡改属霞浦县海岛区。 1962年东角乡、芦竹乡并入福鼎县嵛山乡。 1958年成立嵛山人民公社。 1961年改俞山区。 1968年复改嵛山人民公社。 1983年改嵛山区。 1987年改嵛山乡。 1993年改嵛山镇。 |
福鼎置县后为十一都。 1912年为硖门区。 1940年设硖门镇。 1946年改硖门乡。 1949年属秦屿区。 1958年成立硖门人民公社。 1961年改硖门区。 1968年改硖门人民公社。 1983年改硖门区。 1987年改硖门乡。 1993年改硖门畲族乡。 |
1912-1949年属南溪乡。 1949年南溪乡改南溪区,同年11月改库口区。 1952年属贯岭区。 1958年分属南溪、库口公社,1959年2公社并入桐山公社。 1968年从桐山公社析置南溪公社。 1971年南溪公社更名玉石公社。 1982年玉石公社更名叠石公社。 1983年改叠石区。 1987年改叠石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