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高贤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高贤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周敬王四十年(前480),卫国内乱,孔子门生高柴(字子羔,春秋时卫国人)逃此以教书讲学为生,死后葬此。因其系七十二贤之一,取村名高贤。后起集,改称高贤集。村民委员会因位于高贤集南部而得名。
明永乐十四年(1416)刘姓迁此建村,因在村内土岗上建一所寺院,故取名刘寺岗。
春秋时期(前480),卫国内乱,孔子门生高柴(字子羔,春秋时卫国人)逃此以教书讲学为生,死后葬此。因其系七十二贤之一,取村名高贤。后因村落较大,一分为三,位于高贤西部,取名高贤西。
春秋时期(前480),卫国内乱,孔子门生高柴(字子羔,春秋时卫国人)逃此以教书讲学为生,死后葬此。因其系七十二贤之一,取村名高贤。后因村落较大,一分为三,位于高贤十字街以东,取名高贤东街。
明正德八年(1513)田姓迁此建村定居,因开有店铺,故取名田店。
明永乐十四年(1416)张姓迁此建村居住,取名张庄。
明永乐十四年(1416)肖姓迁此建村居住,取名肖庄。
明正德元年(1506)南姓迁此建村居住,因这里的地势较洼,同时又与其他村相距较远,故为南洼。
原由小郭集、杨门、陈门、柳门、后李门、吕家门六个小村连接在一起组成,又因东西窄,南北长,看上去一溜,“溜”与“六”谐音,得名南北六。
明永乐十四年(1416)南边有一溜沙子岗,故叫南沙岗,后演变为南村岗。
明永乐十八年(1420)杨姓兄弟二人分居阳夏(今太康)西北二十五里以河相隔,老大所在村庄,取名大杨庄。
清光绪三年(1877)刘姓迁此建村居住,因居住地势较洼,故名洼刘。
明成化元年(1465)始成村落,因有一土寨,且潘姓较多,故取名潘寨。
明永乐五年(1407)周、刘两姓迁此建村,命名刘庄、周庄。因两村相距很近,地势较高,后周姓兴旺,故更名为周岗。
明永乐十四年(1416)刘姓较多,因住在大堰沟河旁,故称刘河。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