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官庄畲族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官庄畲族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原名濯坑,因分为上下两村,居上,故为上濯坑。
原濯坑村分为上、下村,居下,故名。
清初开基时,因该地自然生长很多蕉树,故名。
原为界牌头,是上杭与长汀交界地,并立了界石碑,故名。
在汀江河的龙潭东岸,有一块天然的大石头,经常年累月的风化,好似龙的形状,又在龙潭的东角,故在清朝以来称龙角。
原来在白石角街尾有一棵大樟树,樟树头脚下有一块大白石,原称白石角,土地革命时改为红石,沿用至今。
相传在元末开基时,有一个妇女(怀孕),在汀江岸边洗衣服,太白仙人下凡问她:“此地叫龙上,还是叫龙下?”妇女回答:“龙下,龙下。”又问:“龙上?龙下?”回答:“龙下。”因此就唤龙下。清朝初年,有人认为龙下不好,就从朱堡的小溪中开一条水圳,水流从上而下叫回龙水,故称回龙。
明初为朱子坑,清朝末年认为朱子坑的名称不够确切,因四面高山,围绕着村子,似碉堡一样,村周围山上蕴藏着石灰石,产量多,收入大,好似得到珠宝,因谐音故改名为朱堡。
古为通汀州驿站,为接送官员的地方。
原名钟屋,是以多数钟姓为村名,1941年民国时期,以天然泉水福泉井命名为福泉。
基本信息原名贵湖,因村中贵湖庵门口有一湖,以此湖命名,为贵湖。1954年以高屋、林屋圩下、屋背岭三处联合成立初级农业社,名为三和社,后又改称贵和,一直沿用至今。
明清时为三围,是由蓝屋驿围子里、坪上围屋岭子上、石子岗围屋下组成,故称三围。民国时期以“礼、义、廉、耻”之四维,为四维保;1941年以新仁、四维二村联保,以自由博爱的含义,故改名为博爱。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以破旧立新之意,改称为新风。
从官庄牛圩直下至村头,路程相距七里,故名。
因清时山林广收入多,原称银头,更富后改称璜头,且属村头,故有璜头之名。
原名曹田上,解放后德成与民康合并,各取一字,而称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