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居委会1996年成立,因地域命名。 同治四年,清军长江水师衙门所在十字街中段被称“提署路”,同时命名的有“东街”,“南巷”。 1996年成立南营居委会和东大居委会,2004年南营居委会和东大居委会合并为东大居委会,后一直沿用此名至今。 |
西大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由原西大居委会与红旗居委会合并而成。 西大居委会解放后成立时名为西大管理区,隶属于当涂县城关镇,办公地址在西大街,1972年西大管理区改名为光明管理区,1989年光明管理区改名为西大居委会,1996年西大街拆迁后,西大居委会迁至宇达小区办公(即西苑小区一村)。 红旗居委会于解放后1951年成立红旗户作组,1956年成立红旗渔业户作社,隶属于河南管理区并在此办公,1958年改我为红旗渔业大队,隶属于当涂县丹阳湖渔民公社,办公地址为老姑溪河以东下门口以西处,1963年当涂县丹阳湖渔民公社撤销,红旗渔业大队隶属于黄山乡,办公地址未变,1966年红旗渔业大队隶属于姑溪乡,办公地址未变,1970年红旗渔业大队搬迁主原环城马路,1983年成立红旗居委会,隶属于城关镇,办公地址未变。 2004年1月西大居委会与红旗居委会合并,成立西大社区居民委员会,隶属于姑孰镇,办公地址为原环城马路红旗居委会(即西苑北路74号)。 由县同一安排办公用房,2015年8月西大社区居民委员会搬迁至原县粮食局大楼办公(即西大街185号)。 |
河南社区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由上河南和下河南组成,那时河南街极为繁华,商业兴旺,房屋沿河而建,一派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象。 姑溪河上两座古老的浮桥为两岸人民交往、商贸流通提供了方便;鉴于此情,县政府将河南街分为上河南居委会和下河南居委会。 1961年左右,为便于集中管理,服务民众,县政府撤销了上河南和下河南,合并设立城管镇河南居委会,至1965年左右更名河南管理区。 2004年更名为河南社区居民委员会,隶属姑孰镇。 |
1949年前名为城北保,1950年解放后,改为城北街,属于姑溪乡人民政府。 1955年分成4个初级合作社,即建康社、西营社、五一社、东营社。 1956年分别成立2个高级合作社,即五一社和长春社。 1958年10月“政社合一”,合并成立“五一大队”,隶属于“城关人民公社”。 1959年更名为“五一蔬菜专业大队”。 1984年1月,更名为“五一村民委员会”,隶属于城兴镇人民政府。 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人民政府。 2008年5月将五一村村民委员会和东营社区居民委员会合并为东营社区,隶属于姑孰镇至今。 |
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焦家行政村,村址设在刘庄自然村,隶属黄山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黄山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成立焦家高级社,隶属未变;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焦家生产大队,隶属小桥人民公社,村址设在刘村生产队,隶属黄山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更名为焦家村民委员会,隶属姑溪乡人民政府,村址设在东月庙自然村;1987年12月底改名姑孰镇,隶属姑孰镇;1992年3月,撤乡并镇后,隶属姑孰乡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域调整,隶属姑孰乡人民政府,2005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由焦家村、城西居委会2个村民委员会合并成立焦家居民委员会、隶属姑孰镇;2007年12月划为当涂经济开发区管辖,2008年焦家村改为焦家居民委员会。 |
1996年7月1日成立姑孰社区,隶属姑孰镇,后一直沿用此名至今。 |
清同治九年,水师提督设于当涂东十字街、西十字街,自此更名为提署街;民国时期更名为东十字街、西十字街;2000年由提署与南大二个居委会合并成提署社区,隶属姑孰镇。 |
据县志记载,三国时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时就有姑孰城,当时城高三丈六尺,周围九里、十九步登城。 砖、石、土结构、城上建有五所窗铺、城四隅建有敌楼,共开六道城门:东门叫行春门,西门叫澄江门,北门叫清源门。 另有三道城门在城南靠近姑溪河,自东向西分别是龙津门、南津门和湖孰门。 2009年成立清源社区,隶属姑孰镇。 |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五星行政村,村址设在五里牌自然村,隶属小桥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姑溪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成立五星高级社,隶属未变;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五星生产大队,隶属姑溪人民公社;1958年4月拆五行大队成立生产大队合并为行陈生产大队,村址设在陈二生产队,隶属未变或隶属姑溪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更名为行陈村民委员会,隶属城关镇人民政府,村址设在陈二自然村;1992年3月撤乡并镇后,隶属城关镇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2005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村址设在磨子桥自然村至今,2008年村改居成立行陈社区居民委员会。 |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五星行政村,隶属小桥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姑溪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成立五星高级社,隶属未变;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五星生产大队,隶属姑溪人民公社;1958年4月,拆五星大队,成立生产大队,合并为凌云生产大队,隶属姑溪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更名为凌云村民委员会,隶属城关镇人民政府,村址设在须塘自然村;1992年3月,撤乡并镇后,隶属城关镇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2005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成立凌云村民委员会,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 2008年5月,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 |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黄山行政村,村址设在黄山自然村,隶属金议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金山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隶属宝庆乡;1958年建宝庆公社,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黄山生产大队,隶属宝庆人民公社;1969年由宝庆、银塘、姑溪合并为黄山公社,1970年底,又与银塘、姑溪公社划开,成立黄山公社,村址设在黄山生产队,隶属黄山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制,更名为黄山村民委员会,隶属黄山乡人民政府,村址设在黄山自然村;1992年撤乡并镇后,隶属城关镇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2008年,黄山村民委员会更名为黄山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黄山行政村,村址设在黄山自然村,隶属金议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金议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成立黄山高级社,隶属未变;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宝庆公社,隶属宝庆人民公社;1969年,宝庆、银塘、姑溪三个公社大队合并为黄山公社,村址设在竹山生产队,隶属黄山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更名为竹山村民委员会,隶属黄山乡人民政府;1992年3月,撤乡并镇后,隶属城关镇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2008年5月将竹山村民委员会更名为竹山社区居民委员会隶属姑孰镇至今。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五星行政村,隶属于小桥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于姑溪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隶属五星高级社;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五星生产大队,隶属于姑溪人民公社;1960年分社五星、坨塘生产大队,隶属姑溪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制,更名五星、坨塘村民委员会,隶属城关人民政府;1992年3月,撤乡并镇后,隶属城关镇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2005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调整,由五星、坨塘(2)个村民委员会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村址设在山东自然村至今。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立小桥行政村,隶属于姑溪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于姑溪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隶属小桥高级社;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小桥生产大队,隶属于姑溪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制,更名小桥村民委员会,隶属城关人民政府;1992年3月,撤乡并镇后,隶属城关镇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2005年,小桥、武林合并为小桥村民委员会,归属于姑孰镇。 |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藏汉、甑山、东山行政村,隶属藏汉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藏汉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成立藏汉、甑山、东山农作社,隶属朱变;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藏汉、甑山、东山生产大队,隶属卫星人民公社;1967年藏汉、甑山、东山生产大队合并为藏汉生产大队,隶属薛津人民公社;1970年三村划分恢复原村;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更名为藏汉、甑山、东山村民委员会,隶属围屏乡人民政府;1985年11月藏汉村隶属藏汉乡,甄山村隶属藏汉乡,东山村隶属围屏乡;1986年2月藏汉村、甑山村合并为围屏乡;1987年2月藏汉村、甑山村合并为围屏乡;1987年2月底藏汉村、甑山村;1992年3月,撤乡并镇后,隶属城关镇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2005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由藏汉、甑山、东山(3)个村民委员会合并成立藏汉村民委员会,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后一直沿用此名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