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合川区太和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合川区太和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建太和场。

1949年12月,太和解放后属第七区,后改名为太和区,为区公所驻地。

1951年3月,太和镇划出部分设小河乡、复兴乡。

1958年9月,太和镇与复兴、佛盐、木莲3乡合并,成立太和人民公社。

1959年9月,撤太和公社,恢复太和镇,新成立复兴、佛盐、木莲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镇。

1985年2月,石岭乡(原复兴)并入太和镇。

2004年原新街居委会、马厂房居委会撤销,因发展丝绸厂家,取名为丝绸园社区居委会,沿用至今。

解放后,太和场镇共设立7个居民段,老大桥朝新街方向属于1段,老大桥到供销社收购站属于2段,供销社收购站到原老邮政属于3段,食品站到王爷庙属于4段,王爷庙到太和镇老照相馆属于5段,老照相馆到煤店属于6段,煤店到粮站属于7段。

2005年,将原2段、3段、4段、5段、6段、7段组合并为马门溪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17年4月19日设立大河坝社区(《关于社区规模调整批复》(太和府文[2017]3号),沿用至今。

1949年,生产资料所有改造时,因希望世界和平,取名和平,1956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和平生产大队,1968年,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和平生产大队,设立唐家村村民委员会。

原复兴村大队,1984年为复兴村,2004年寨门村并入,沿用至今。

原为建国大队,2002年取名望仙村,由原四合村1.2.3.4.5.6.7.8.组和建国大队1.2.3.4.5.6.7.8.9.10.11组合并为望仙村;2008年命名由四合村8个村民小组与建国村11个村民小组两村合并后取名为望仙村,下管辖15个村民小组,后又小组整合为10个村民小组,沿用至今。

1958年之前太和大队、阳光大队、白花大队系一个村为小河8村,1958年之后成立菜蔬大队,辖三个社,在1976年改为经农社,因境内地处太阳光坝子同时取名太和大队,直属太和镇管辖,1984年石岭乡撤销合并太和镇时,太和大队改为太和村村民委员会。

2001年原水口村合并为太和村,2001年6月因撤乡并村,太和村由阳光、水口、太和三个村组成,原水口村平桥1组改为现太和村8组,原水口村3组现改为太和村10组,原阳光村6组现改为太和村2组,原阳光村7组现改为太和村11组,2009年7月原阳光村合并为太和村,现太和村共辖11个组。

该村1958年大跃进以前,名叫八一公社,1958年以后取名为复兴公社,其管辖13个村民小组,1983年取名为石岭乡百岁村,直到2008年合并村时,与东南村和古山村合并后仍命名为百岁村,并把原来百岁村12个村民小组与东南村3个村民小组和古山村2个村民小组合并成12个村民小组,2014年管辖12个村民小组,沿用至今。

1921年,生产资料所有改造时,福晋坝,因抵触河滩地,沙石中含有少许沙金,村民常年在河边采金;在1950年隶属佛盐公社,得名富金村;在2010年富金坝电站建成以后,与长流村合并,成立富金村村民委员会,辖区现一共11个社,沿用至今。

1953年划归龙盘乡沙金村,1955年为沙金初级社,1956年撤销龙蟠乡并入佛盐乡,1958年并入太和公社为沙金管理区,1959年为复佛盐公社,1962年为沙金大队,1983年复为沙金村,2001年新堤村合并到沙金村,2009晒经村5组及厂口村1组合并到沙金村,沿用至今。

晒经村原名晒经大队,管辖11个村民小组,2008合并厂口村时,原晒经村的9.10.11小组,厂口村1组划归沙金村,晒经村的原8个小组和厂口村的8个小组和并为现晒经村的9个村民小组,沿用至今。

该村于60年代初由原老白岩村分离而成,原老白岩村有个地名叫做白马井,1962年与白岩村分村后取名为白马村,直到2008年白马村与白岩村合并以后仍命名为白马村,该村名沿用至今。

1953年为楼房村,1955年由江北县划归合川县,1956年改为楼房公社,1958年为楼房管理区,1962年为楼房大队,1984年改为村,2006年撤乡并镇,将村委会定在楼房村,沿用该名至今。

1948年,生产资料所有改造时,取名石墙院,因境内石头构成的墙体院落较大,在当时而得名,取明为石墙院;1956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石墙生产大队;1968年,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石墙生产大队,设立石墙村村民委员会;2006年,因彻乡并镇,撤销盐溪村村民委员会,盐溪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石墙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把伞村;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双平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双平大队设立把伞村村民委员会,2008年合并胜利村、古山村,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