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红土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红土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红土:指谐音“红豆”。意为溪流旁生长野生红豆,初谓红土溪,谐音取红土。后寓意为贺龙领导红军在此地开展过红色革命,不少革命者牺牲,是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
所在地为石窑,故名石窑社区居民委员会。当地人们习惯将柴、煤烧成石灰用作庄稼肥源,以此为由将该地取名为石灰窑。2002年村组合并时,从原石窑管理区分离出一个居委会和一个村委会。为方便区分,红土乡政府将石灰窑中的“灰”字去掉,命名居委会为“石窑社区居民委员会”,命名村委会为石灰窑村村民委员会。在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工作人员认为石灰窑名字没有意义,又改名为“施鹤要”,即恩施到鹤峰、石窑到鹤峰的一条要道,因此该地又有“施鹤要”之称。
所在地为天落水,故名天落水村村民委员会。该地有一巨石,四边悬裸,约100吨。此石正中凹陷有脸盆大小,天旱天涝,水量不增不减,似天赐圣水,故名天落水。此为地名来历传说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期间,杨泗将军骑马路经此地,因无水源可供马饮,便在此岩石下避阴,见石缝有水渗出,遂造塘解马渴,又见此石面凹陷如脸盆大小,遂堵渗水至石面长期积屯,后传为天落水。此为地名来历传说之二。
所在地为乌鸦坝,故名乌鸦坝村村民委员会。该地地势平坦,林深树茂,多有乌鸦筑巢栖居,故名。
所在地为稻池,故名稻池村村民委员会。据说乾隆年间,一老先生与财主共同商讨,为此地命名。最后决定以当地盛产水稻且鱼池众多,取名稻池,寓意鱼米之乡之义。
所连地为平锦,故名。该地因地势平坦,自古养蚕,蚕茧能织成鲜艳美丽的锦缎,称为锦丝之乡。1958年成立平锦管理区时,就取“平”和“锦”组合命名。后来历届政权组织都是以平锦命名。
老村:村委会所在地地名,是该地最先建设的村子。
村委会驻地名为红土溪,故名红土溪村村民委员会。该地位于小河沟岸边,清雍正年间(1723-1735),廖、黄两姓在扬叉路建集镇,取名“回龙溪”和“回水溪”。由于长期误民国时期,人们将“回龙溪”误认为“红土溪”。
解放初期成立红土区大岩乡政府,乡政府办公场所设在原把持村一组刘义和屋场处,与大岩圈相邻,大岩圈原叫大岩天,因此称该地为大岩乡,从此“大岩”沿用至今。
该地处山沟,过路行人常捡用岩石打火,故名打火沟,因字音相近而惯称大河沟。
该地地势平坦,后有一山名桟房山。相那年下大雨,桟房山突发泥石流,惊险一口巨大的同种,落入该地,村民们敲它不响,便抬至桟房山垭,敲响两下,声音嘶哑,又抬到一颇似龙身的山岭,连敲三下,声音宏亮。于是在此建庙安放,取名“回龙寺”。寺刹一巨石,颇似龙头,两边各生有一石柱,貌似龙角,故名。
所在地为漆树坪,故名漆树坪村村委会。该地山腰平地,境内广泛生长漆树,故名漆树坪。
当地人习惯将柴、煤烧成石灰用作庄稼肥源,以此为由将该地取名为石灰窑。在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工作人员认为石灰窑这名字没有意义,又改名为“施鹤要”,即恩施到鹤峰、石窑到鹤峰的一条要道,又有“施鹤要”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