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黄龙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黄龙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时为鄜洲府洛川县安彻里乐岁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立中山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民主建政时为黄龙县第四区,辖6乡。

1950年,辖7乡。

1953—1955年,合并为5乡。

1956年,撤销石堡区设立石堡乡。

1958年9月,全县乡改人民公社时改名为超英人民公社。

同年,撤销黄龙并入宜川县。

1961年9月,恢复黄龙县为石堡人民公社,下辖21个大队,73个生产队,计130个自然村。

1964年8月,原石堡公社2个生产队划出,成立“石堡镇人民委员会”,下辖2个生产队和3个社区。

1965年6月,“石堡镇人民委员会”改为“城关镇人民委员会”。

1968年,改称城关镇革委会。

1981年6月,恢复为石堡镇人民政府。

1983年5月,改石堡公社管委会为石堡乡。

1985年3月,城关镇人民政府更名为石堡镇人民政府,石堡乡更名曹店乡。

2001年10月,撤销曹店乡并入石堡镇。

2011年,撤销红石崖乡并入石堡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韩城县澽源乡七保、八保,薛峰乡九保辖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民主建政时编入黄龙县第一区。

1952年,从将军庙区划入部分乡。

1956年,缩为5个乡。

1958年,以白马滩原名为蛟龙镇设立蛟龙公社。

同年,又将蛟龙、跃进、火箭、金星等4个公社合并为“白马滩公社”。

1959年,因黄龙县建制撤销划归韩城县。

1961年,黄龙恢复县制,柏峪、石门、红石崖划出。

1964年,石门公社并入白马滩公社。

1984年7月,改设白马滩乡;同年10月,改为白马滩镇。

2011年,撤销柏峪乡并入白马滩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黄龙设治局中正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划为黄龙县五区瓦子街乡。

1958年,成立爱国公社。

1961年,改为瓦子街公社。

1984年,改设瓦子街乡。

2001年10月,撤销小寺庄乡、瓦子街乡,合并设立瓦子街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忠勇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二区界头庙,辖9乡。

1955年,合并为6乡。

1956年,改设成5乡,孙堡乡划归澄城县。

1958年9月,成立红旗公社;同年11月,划归洛川县。

1961年9月,又划归黄龙县,改称界头庙公社。

1984年,改设界头庙乡。

2011年,撤销范家卓子乡、界头庙乡,合并设立界头庙镇。

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为陕西经略付使兼知延州,在此置康定军驻守。

清为延安府鄜州洛川县安彻里。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黄龙设治局子桥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为三区,下辖三岔、申家塬、长石头、贝坡、白土窑、孟家山、李家庄7乡。

1956年,改为三岔直属乡。

1958年11月,撤销黄龙县并入洛川县为土基公社三岔管理区。

1961年9月,恢复黄龙县建制时改称三岔公社。

1984年7月,改设三岔乡。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黄龙县三岔乡,设立三岔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自治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五区,下设梁家湾、圪台、沟口、杜岭、张家河、砖庙梁、罗汉庄、瓦子街8个乡。

1952年,增加孙家沟门、柳沟2个乡。

1956年,调整为圪台、新民、瓦子街、砖庙梁、柳沟、梁家湾、杜岭7个乡。

1958年9月,成立东风公社。

1959年,更名圪台公社,并将瓦子街、砖庙梁分出;同年11月,划归宜川县。

1961年9月,复属黄龙县。

1984年,改设乡。

2001年,撤销砖庙梁乡,并入圪台乡。

清雍正《陕西通志》称三郎要险。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黄龙设治局仁爱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为黄龙县第六区。

1958年,成立康乐公社;同年11月,撤销县制,划归洛川县。

1961午,恢复县制,设崾崄公社。

1984年,改设乡。

1996年,辖12个行政村。

2002年7月,原瓦子街镇所辖圣君庙村(辖5个村民小组)划归崾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