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滑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滑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浚县设道口所。

清嘉庆十八年(1813),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农民起义军与清兵血战于此。

十九年,滑、浚二县共同设“滑浚县丞署”,道口属滑、浚二县辖。

民国五年(1916),浚县复设道口所,属浚县二区。

1934年改建道口自治区。

1945年8月建道口区政府,属滑县辖。

1946年建道口市,归冀鲁豫四专署。

1947年为浚县二区。

1948年重建道口区。

1949年复归滑县。

县政府由八里营万集迁至道口,建道口镇政府。

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1982年7月恢复道口镇建制。

2017年撤镇建街道,改为道口镇街道。

城关昔为郡、州、县治所。

民国十九为广务区。

抗日战争期间(1945),日伪曾置中区。

1957年为城关区,亦称一区。

1958年改称城关人民公社。

1983年改社为乡。

1987年改为镇。

2017年撤镇建办事处,改名为城关街道。

2017年,设立锦和街道办事处。

清同治年间属仁寿乡。

宣统元年属广通区(东北区)。

1930年属滑县五区。

1940年,区北部划归高陵县四区。

1949年,部分回滑县。

1949年,白道口成立二区。

1957年建白道口乡。

1958年改乡为人民公社。

1983年复称白道口乡。

1987年,撤乡建镇。

隋唐以来,留固镇为滑州州府驻地,境内有庄子墓、汲黯墓、汲偃墓等历史古迹。

明中期发展为集市。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83年改称留固乡。

1987年撤乡建镇。

1909年,属东南一区。

1930年,属一区。

1942年,归卫南县四区。

1949年,滑卫两县合并后,复归滑县,属八区。

1958年,成立上官村人民公社。

1983年,改公社为乡。

1987年,撤乡设镇。

早在上古时期,是黄帝、炎帝、颛顼、尧、舜、禹等先祖生活、战斗、抗水灾之地,北有二帝陵,南有封丘为证。

清时期属中书省大名府永宁乡。

从清后期至民国,牛屯镇西部归延津县管辖,东部归滑州。

1949年均属滑县管辖,驻地为牛屯镇区,下辖10个小乡。

1954年归延津县管辖。

1962年东部大部分归滑县,改成牛屯人民公社,西部14村留在延津县。

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立牛屯乡。

1987年,撤乡建镇。

1930年,为东二区(广敬)所辖。

1936年为七区。

1940年为万古区。

1955年称万古乡。

1958年称万古人民公社。

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改称万古乡人民政府。

1996年,撤乡设镇,更名为万古镇。

清宣统元年(1909)为东南三区(广教区)和东南二区(广工区)所辖。

(1930)属七区。

1940年仍属七区。

1957年称高平中心乡。

1958年改称高平人民公社。

1983年称高平乡。

1996年,撤乡改镇。

1909年,王庄为南一区(广材区)。

1940年属第九区。

1940年属卫南县五区。

1949年,滑、卫两县合并后,属滑县十三区。

1954年成立王庄乡。

其间,政府驻地在后王庄村。

1958年成立王庄人民公社。

翌年,政府驻地迁至莫洼集。

1983年改社为乡。

1998年,撤乡建镇,改为王庄镇。

1940年,先后归卫南县二区和四区。

1949年,滑卫两县合并后,一部分归滑县八区,一部分归十二区(区驻地老牛店)。

1956年撤销十二区,合并为小乡,其西部乡村划归十三区(区驻地王庄),东部乡村划归八区。

1957年,区划再度变更,物头归十三区郎柳乡,东悦庄归城关区史固乡,其余归老店、马兰两个大乡。

1958年,老店、马兰并为一乡,即老店乡。

后又易名老店人民公社。

1983年改社为乡。

2007年,老店乡撤乡建镇,改为老店镇。

明初,属滑州白马县。

明洪武三年(1370)撤销白马县,降滑州为滑县。

慈周寨属北直隶大名府滑县安民乡迁石村里。

清雍正三年,改属河南卫辉府。

清宣统元年(1909),慈周寨属东南二区(广工区)。

1940年,卫南县建立,慈周寨为卫南县一区,即为慈周寨区。

1949年,卫南县并入滑县,慈周寨为滑县九区。

新中国成立后(1945),先改区为乡,得名为慈周寨乡。

1958年8月,改乡为慈周寨人民公社。

1983年改公社为乡。

2014年撤乡建镇,更名为慈周寨镇至今。

清同治年间属永宁乡,1909年归南二区(广惠区),1930年归八区。

1940年归卫南县三区。

1949年滑、卫两县合并,属滑县十区。

1954年划归延津县。

1962年回归滑县,称焦虎公社。

1983年改公社为乡。

2014年,撤乡建镇。

1909年为东北区(广通区)。

1940年划归高陵县。

1949年高陵县撤销,原划归高陵的村庄一部分归内黄,一部分回归滑县,属滑县二区。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83年改社为乡。

2017年撤乡建镇,改为四间房镇。

春秋卫国建都之处,也是秦至五代卫南县的治所。

清同治年间属仁寿乡。

1928年前后境跨广方、广敬、广通、广农四区。

1940年为滑县三区。

1950年为四区。

1956年称八里营乡。

1958年改称八里营人民公社。

1983年改社为乡。

2018年撤乡建镇,改为八里营镇。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