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花溪区高坡苗族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花溪区高坡苗族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苗语音译而来,在苗语中成为“格巴”,“格”是苗语地名,“巴”意为猪,即为“猪地”,后演变为高坡。
街上原名高坡街,明代属中曹司领地,与高坡场同时并存,同时逢己(蛇)亥(猪)日赶集。街上村以驻地街上面得名。
新寨和安上寨合并为一个村,命名新安村。
为进入高坡的门户,地势险要,岩壁峭立,且用巨石砌门堆墙。进出高坡必穿寨而过,命名石门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扰绕寨系苗语音译,“扰绕”,苗语意为“山夹之地”,布依语称“mana”,因寨背后有一条长状坡绕寨而立得名。
大长寨、洪边寨、白板寨及摆正寨合并成一个村,村名为大洪寨。
据传,当地山形像一条龙摆来摆去,故寨子以摆龙命名。另指所在位置有一山形似摆灯笼,得名摆灯笼,后称摆龙。
寨处高坡上,却地势平坦,故名。
据《贵阳府志》称为云鼎寨,山高烟雾缭绕,整座山犹如云鼎,因此得名。云顶大坡海拔1626,米,有“极目云生处,归来雾满衣”之誉。村建于大坡之上,故名云顶。
因寨周围水源丰富,多水塘,故名。
寨子处原为杉木林,命名杉木寨,后与平寨、大寨、长寨合并为杉坪村。
又名帔林,是帔摆(今书批摆)和林道(又书临道)两寨的合称。
据高寨大队发现之明末大平伐司宋氏《碑记》和1922年龙里县长所立之《永远存照》碑记,纳里五寨,一称蜡利五寨,也作喇利五寨。五寨是:甘掌、苏亚、竹林、石板、地坝,故称五寨。
因掌己又名长己,有自尊之意。苗语译音。
地形狭窄,夹于甲定和克里村之间,苗胞以此为跳场、跳月的场所,寨处地势较高,故称高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