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易姓先祖自湖南辗转迁徙至该地,挽草为界,垦荒种植,为让后人牢记创业之艰辛,取名为易家荒。 |
唐坪并非有坪,系群山落脚低畦处形似“冲”,冲旁溪水潺潺延至七里岩根,古人称赞“双狮吐涎”。清康熙中叶,唐氏族人奉旨入川,分支族人到该地居住,加之从远处眺望,此处后面却像有坪,故称“唐坪”,沿用至今。唐坪并非有坪而似坪的奇异景观,吸引村民在此聚居,形成村落。 |
汤家槽:该地地形为山间槽地。汤姓族人因洪灾于乾隆年间(1736-1795)迁入该槽,为该地最早居民,故以姓氏名地。 |
李家荒:该地原是一片荒地,李氏先民最早来此挽草为界,开垦经营。 |
崔家河是野三河上游的支流,河流长2000米。乾隆年间,崔姓人家在自荆州迁徙该地河边定居,繁衍生息,故名崔家河。 |
三岔溪:意指此地因两河相交后汇成一条河,使该地形成三岔形,故名“三岔溪”。 |
铜锣坪:是指因村最高处有一数亩圆形平地,平地边沿高、中间平,形如一面铜锣,故名铜锣坪。相曾有人于铜锣形地边打挖一缺口,数日后缺口竟自然恢复,坪边曾有红色巨藤缠绕古树,如绳系锣槌,深夜坪中偶有清越如击锣之音,先民以音为吉,闻之振奋,视此地为隹地,故于此定居,形成村落。 |
山间平坦且中部地势低洼如碟形的地形。该埫长达3千米,徐姓族人于嘉庆末年(1815-1820)至此定居,故名。 |
该地有一块不规则的、面积很大、较平整的碳酸岩石板,为该地最突出的地貌特征,故取名“大石板”。 |
所在地早前长有很多的漆树和寮竹,故名“漆寮”。 |
有一山梁,形似刀背,与另一山梁交汇,形成山垭,故该垭被名为“刀背垭”。 |
明末清初,花果坪设市场后,又在此地新设第二市场,故名。 |
火田槽:是指此地为一槽地,古时荒无人烟,清雍正年间,有一家姓杨的人逃荒至此,在此地烧去一片杂草开荒种地,故名“火田槽”。火田:意指该地起初的耕作方式,即用火烧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这样耕作的田地叫“畲田”,火田即为畲田。这种耕作方式对生态环境破坏很大,早已废止,但今在当地仍保留着“烧火土”作肥料的生产习俗。此地名有记载该地先民原始耕作方式之意。 |
坦:建始方言,读“淌”音,指山间平坦且中部地势较低如碟形的地形。该坦中原生长有一棵大白果树(即银杏树),现白果树也较多,故名白果坦。 |
窑场:是指该地曾开办过窑罐场,土陶器皿在此烧制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