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景东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景东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镇,县府驻地。清宣统三年(1911)为下北区,1940年置屏镇。1950年为锦屏区辖镇,1958年改火箭公社,1965年复改锦屏镇,1994年屏乡并入锦屏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30.2平方公里,人口4.3万。弥宁公路纵穿镇境,各行政村均通公路。辖山冲、斗阁、景范、北屯、前所、董报、灰窑、龙树、菜户河、利月、温卜、磨腊、新民、黄草岭、玉屏路、景川路16个行政村。镇内有运输、建筑、建材、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行业。农业以稻谷、玉米、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核桃、芒果、油菜、蔬菜等。畜牧业以猪、黑山羊、黄牛为主。盛产香菌、木耳、蘑菇、花椒。镇办企业有红砖厂等。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镇。1911年统称北区中川镇,1940年撤区建乡,分设清凉乡和文井镇。1950年设清凉、文井两区,1958年两区合并为文井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466平方公里,人口4.2万。弥宁公路纵穿镇境,各办事处通公路。辖丙必、山心、清凉、中所、者孟、文光、老练、文窝、文华、都拉、者吉、大营、文井、竹篷、开南15个行政村。水资源丰富,农田灌溉便利,是景东的米粮仓、甘蔗园。农业以稻谷、玉米、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芒果、花生、蔬菜等。畜牧业以养猪、水牛为主。文井属省级杂交稻制种植基地之一。境内有镇办红砖厂和县办白糖厂。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镇。解放前为保甸乡,1950年改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改安乐公社,1984年改保甸区,1988年置漫湾镇。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306.2平方公里,人口2.1万。214国道和两条县乡公路从境内穿过,各行政村均通公路。辖安乐、安召、温竹、五里、漫湾、保甸、文冒、昔掌8个行政村。农业种植以玉米、稻谷、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核桃、烤烟、花生、香蕉等。云南重点工程漫湾电站建于镇境。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镇。1911年属西区保甸乡,1940年属五福乡。1950年属永秀区,1988年析设文玉乡,1993年更名为大朝山东镇。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169平方公里,人口0.9万。大朝山水电站进厂公路穿境,各行政村通公路。辖长发、文玉、曼状、芹菜塘、别落、榨房6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稻谷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核桃、茶叶、香蕉、花生、松脂等。畜牧业以养猪、黑山羊、黄牛为主。有大朝山水电站。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东区者干乡,1940年为明善乡。1950年与崇文镇合并为崇明区,1954年改花山区,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295平方公里,人口2.7万。县乡公路通达,各村公所通公路。辖营盘、文俄、文召、坡头、文岔、芦山、淇海、撇罗、文明、卜勺、文岗、秀龙12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稻谷、玉米、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核桃、芒果、紫胶、花生等。畜牧业以养猪、黑山羊、黄牛为主。。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东区者干乡,1940年为崇文镇。1950年与原明善乡合为崇明区,1954年属花山区,1958年析设大街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面积188平方公里,人口2.1万。县乡公路过境,各行政村通公路。辖大街、文山、塘坊、勺么、气力、昆岗、平地、三营8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稻谷、玉米、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核桃、甘蔗、烤烟、木瓜等。畜牧业以养猪、黑山羊为主。煤矿储量丰富。乡办企业有大街茶叶精制厂、竹筷厂、煤炭公司等。。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东区者干乡,1940年为忠义乡,1950年太平和忠义两乡合并设太忠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改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293平方公里,人口2.3万。锦(屏)太公路通达,各村公所通公路。辖叶家坡、嘎仰、大水井、大起育、岔箐、大松树、王家村、平掌、三合、方家箐、花石岩、沾牛、大柏树、麦地14个行政村。农业型经济,以玉米、稻谷、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核桃、茶叶、烤烟等。。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为上北区,1940年设文龙乡。1950年改为区,1958年和安定区合并成立安龙公社。,1961年复为文龙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为286.3平方公里,人口1.8万。弥宁公路纵贯乡境,各村公所均通公路。辖龙街、文录、三岔河、帮崴、邦迈、勐涝、义昌、会良河、瓦罐窑、下瓦伟、瓦伟、中山12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稻谷、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核桃、油桐、板栗等。畜牧业以猪、黑山羊、黄牛为主。。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为上北区,1940年为鼠街镇。1950年改为安定区,1958年安定、文龙两区合并为安龙公社,1961年改安定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面积213平方公里,人口2.3万。弥宁公路自西北向东南穿境,各村通公路。辖民福、河底、迤仓、中仓、外仓、古德、鼠街、青胜、青联、青云、兴旺、望福、菠萝、芹河、旧村、沙拉16个行政村。农业型经济,以玉米、稻谷、小麦、蚕豆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核桃、烤烟。畜牧业以猪、黑山羊、黄牛为主。乡办企业有电杆厂等。。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西区保甸乡,1940年为景福镇。1950年改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改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面积283.2平方公里,人口2.2万。是县境西部的交枢纽,有班车通往西边5乡镇,各行政村均通公路。辖古里、棠梨箐、公平、竹箐、金鸡林、赵其山、鲁家、龙山、虎山、勐令、勐片、岔河、回寺13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水稻、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核桃、木瓜、柿子等。畜牧业以养猪、黑山羊为主。工业有铜、银选矿厂。。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西区保甸乡,1940年属五福乡。1950年属景福区,1961年析设曼等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面积171.2平方公里,人口1.7万。县乡公路通达,各行政村通公路。辖花地、后河、胜岩、瓦窑、菜户、曼等、排沙、扎结等9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稻谷、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核桃、茶叶、紫胶,盛产柿子、香蕉。畜牧业以养猪、黑山羊、黄牛为主。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东区者干乡,1940年为太平乡。1950年隶太忠区,1961年析设龙街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272.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0860人(2017年)。有公路通县城,各村公所均通公路。辖南岸、东山、和哨、竹者、新平、邦庆、多依树、戈瓦、石垭口、小村、垭口、扎果、小龙街13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小麦、稻谷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核桃、茶叶、烤烟。畜牧业以猪、黑山羊、黄牛为主。盛产核桃、木耳、花椒。境内有矿藏大理石、铅、锌、石棉等。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39年前属西区保甸乡,1950年属保甸区,1961年从保甸、景福二区析设林街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219平方公里,人口1.6万。县乡公路纵贯乡境,各村公所通公路。澜沧江设有船渡。辖清河、林街、岩头、丁帕、龙洞、箐头、万龙7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稻谷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核桃、茶叶、芒果、木瓜、香蕉、紫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