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镜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镜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驻地镜岭得名。含义有二。一是三面环山,有山岭通肇圃、竹潭、西坑,澄潭江自南向北流经,像一面镜子,两岸青山尽映水中,故名镜岭脚,后简称镜岭。二是明嘉靖34年(1555),戚继光率兵抗捼至此,士兵见金条满地,贪财不进,戚继光将拾金者逐出队伍,因军纪严明,剿灭了倭寇,当地百姓为纪念戚继光,称其地为“金岭”,后演变为镜岭。
村西有澄潭江流经,故名溪西。
镜岭由坐落地形得名,其三面环山,有山岭通肇圃、竹潭、西坑,澄潭江自南向北流经。像一面镜子,两岸青山尽映水中,故名镜岭脚,后简称镜岭。
古为溪滩,水运繁忙,相传有绍兴一黄姓婆婆带着两个吴姓儿子在此摆摊经商,渐成集市,人称黄婆滩。
因四个自然村有二个村有黄字,二个村有岙字,所称黄岙村。
旧作下张,因张氏主姓得名。
古名濑矶,亦作濑石。村东有澄潭江,村西有桂溪水,系水流冲刷之地,故名濑矶,后写成楼基。
桂溪流经村前有一砩圳,村坐砩水之源,故名砩头。
西一、西二、西三三村过去统称细坑,初名细坑。古时,此地森林茂密,一泓山溪从密林中涓涓流出,久旱不绝,故而得名细坑。西坑之称,始于当代。
相传古时村四周皆围墙,中间筑圃建宅,故名肇圃。
大古年村委会驻地。始名大公年,潘氏始迁祖在兄弟中排行老大,晚辈称其为大公。从镜屏乡下潘移居该地后,下潘晚辈到大公家拜年,称此地为大公年,后演变称大古彦、大古年。
冷水村委会驻地。村中有一冷水孔,故名冷水。
水潭约深1.7米,四周都是岩石。石中有二道裂缝,不论天旱多久,泉水喷涌不止,故名岩泉,俗称岩前。
古时,此地名气不小的染店,后搬迁后改为后染。
古时,与殿前均称鹿石,上半村多杨姓,下半村多潘姓,潘氏据此最早。解放初,鹿石分设三个村时,取名下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