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老店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老店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6个村庄的地理位置紧连着,群众和睦相处,故称为“六和”。
据碑文记载,清代前原名“木遂砦”。后来姓马的更名为“马庄”。因西边还有个马庄,1958年为了区别重名,改为“东马庄”。
传原名“青龙集”,明代,因村中出现红眼狼吃了小姑娘,由此搬家1千米于此,因桑树下卧一只鹅,得名“桑鹅寨”,后简称“桑寨”。
原为宁真村,以村内有宁真观而得名。北宋末年,民族英雄岳飞在此抗击金兵,打了大胜仗,消息传到东京汴梁,为鼓励岳家军再接再厉,并纪念这次大胜利,东京留守宗泽派人前往宁真村祝贺,把岳家军主营驻扎地宁真村更名为“岳村”。后来,村有小门市,常有集会,村名因而改为“岳村集”。
据《悦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姓悦的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取名“悦庄”。因与本地有重名村,1958年经公社批准更名“东悦庄”。
北宋时期岳飞在此抗击金兵,打了胜仗,就将此处几个村命名为岳村。又因有多个岳村,在东边,故称“东岳村”。
宋代,穆桂英挂帅北征,途径本地,在此地驻扎军营,后岳飞伐金又在此地驻扎第三军营,此村就取名“第三营”。
1122年岳飞率军在此抗击金兵,打了胜仗,故将该处的几个村庄命名为“岳村”。又因有好几个岳村,王姓最多,故称“王岳”。
此地原系古黄河渡口,明代末年(1641)先祖马南鼎一家,自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在此开荒种田,繁衍生息,形成村落,并开一店,取名“青口店”。因此处为黄河大堤的青龙渡口,所以将定名为“青口村”,解放后简称青口。
据《程氏家谱》记载:明代初程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小庄”。明末打了寨,寨外也住了人家,寨里寨外都称小庄,1958年命寨里为“后小庄”,居寨外为“前小庄”。
据《程氏家谱》记载:明初程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小庄”。明末打了寨,寨外也住了人家,总称小庄。1958年建公社,寨外名为“前小庄”,此村居寨里命名“后小庄”。
据《石氏家谱》记载:明代初姓石的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人少村小,故取名小石庄。
很早以前,堤上关店村有一关姓人来此开荒,开辟出一个杏树园子。后来一对从山东来的赵姓夫妇带着两个孩子流落到此,被关姓人收留,两个孩子长大成家,分别住在杏园的东头和西头,帮关姓看守杏园,以报收留之恩。明洪武年间,大量迁民到此落户,在杏园的东头和西头围绕赵姓的园子逐渐形成两个村落。杏园东头的就叫“东杏头”,杏园西头的就叫“西杏头”。杏头村的名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叫法各不相同。明朝时期被称为“杏园村”。明嘉靖45年碑文记载:“滑南二十里許杏园村”,清初改为“杏园头村”,后来又改为“西杏园头村”,民国以后又改称为“西杏头村”。
很早以前,堤上关店村有一关姓人来此开荒,开辟出一个杏树园子。后来一对从山东来的赵姓夫妇带着两个孩子流落到此,被关姓人收留,两个孩子长大成家,分别住在杏园的东头和西头,帮关姓看守杏园,以报收留之恩。明洪武年间,大量迁民到此落户,在杏园的东头和西头围绕赵姓的园子逐渐形成两个村落。杏园东头的就叫“东杏头”,杏园西头的就叫“西杏头”。东杏头村的名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叫法各不相同。明朝时期被称为“杏园村”。明嘉靖45年碑文记载:滑南二十里許“杏园村”,清初改为“杏园头村”,后来又改为“东杏园头村”,民国以后又改称为“东杏头村”。
据《常氏家谱》记载:在明初洪武年间,常氏人家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于此,以姓氏取名“常屯”沿用至今。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