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路过当时的刘庄西南5里刘氏祖坟墓地,遇见刘更在此为父母结草庐守孝三年。闯王万分感动、极为敬佩,便对部下将士下令,对刘更故乡刘庄不得损坏一草一木,一民不杀,不得占居民房、抢东西、踏坏田苗,致使刘庄免遭灾难。事后,刘庄人为了纪念孝子刘更使刘庄大难有救,把刘庄的“刘”字改为保留的“留”,改名为留庄。 |
明代末年,该地有一座土山,里面矿石很多,几户张姓在岭北面定居并建村,取村名张里山。 |
明代初年,石姓从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地定居并建村,村庄取名石庄。 |
明崇祯二年(1629),李自成起义军南下时在此建营驻兵,兵营分前兵营和后兵营,本村于后兵营的遗址上建村,取名为后营。 |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村,据说有一人牵牛过溱头河时,因上游激流而下,牛不走,人硬拉,拉脱牛绳,牛逃往金牛洞,牵牛人甩绳而去,留一绳在此,村庄得名毛绳。 |
明代初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谭姓二户,定居于此地并建村,取名谭楼。 |
明代初年,汪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并建村,村庄取名为汪庄。 |
清代初年,赵姓从外地迁此建村,且盖了一座土楼,故名赵楼。 |
明代初年,邢姓人氏迁此建村,位于河岸南边,村庄故名邢河。 |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梅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并建村,取名梅庄。 |
清嘉庆十年(1805),潘姓迁于此地定居并建村,村庄位于一古老的山洞旁,取名为潘古洞。 |
明代初年,刘姓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此定居并建村,因庄中有一大沟出行不便,自建大石桥一座,取村名为刘大桥。 |
民国初期,崔尚清三户从顺山店大崔庄分居,迁至此地,建村并定居,又于村中盖了一个土楼,村庄取名崔楼。 |
原名为毛宗镇,明崇祯二年(1629),李自成起义,毛宗镇被毁,只剩三座庙院废墟,后三座庙院重新修复,并渐成村落,取名为三宗寺。 |
明正德元年(1506),李姓从外地迁此建村,村庄故名李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