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二年(1724年),在此置大通卫;雍正三年筑大通城。 乾隆九年(1744年),移卫治白塔城(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而改称“北大通”。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亹源县以浩亹镇为治所。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后。 为一区浩亹镇。 1953年后,改一区城关镇。 1956年,为县辖城关镇。 1958年,为红旗人民公社。 1962年,改为浩门镇。 1964年,改为浩迈人民公社。 1984年,复为浩门镇。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二区丰聚乡。 1949年,为四区丰聚乡。 1953年,为四区吊沟乡。 1958年,为上游人民公社。 1962年,改为青石嘴人民公社。 1984年定为县属第二乡级建制镇。 2002年,撤销大滩乡并入青石嘴镇。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一区协和乡。 1953年,改为二区沙河乡。 1956年,为县辖沙河乡。 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 1962年,析置沙河人民公社。 1966年,并入胜利人民公社。 1982年,从西滩人民公社划出牙合等3个生产大队,从胜利公社划出旱台等6个生产大队成立旱台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旱台乡。 2002年1月21日,旱台、泉沟台两乡正式撤乡并镇,成立泉口镇。 |
民国十八年(1929年),门源设县后东川乡属第一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一区涌翠乡。 1949年,为三区涌翠乡。 1953,为三区孔家庄乡。 1956年,为县辖孔家庄乡,后改为尕牧农乡。 1958年,为东风人民公社。 1962年,设东川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东川乡。 2002年1月21日,东川、克图两乡正式撤乡并镇,成立东川镇。 |
1938年,属一区。 1953年,为第一区北山乡。 1956年,为县辖北山乡。 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 1962年后,析置为北山乡人民公社。 1984年,复为北山乡。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二区丰盛乡。 1949年,为二区新进乡。 1953年,为二区麻莲沟乡。 1956年,为县辖麻莲沟乡。 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 1962年,析置麻莲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麻莲乡。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一区屡丰乡。 1949年,改为一区西滩乡。 1956年,改为县辖西滩乡。 1958年,属于红旗人民公社。 1962年,设西滩乡人民公社。 1966年,将东山村并入仍为西滩乡人民公社。 1982年,将所属大湾、牙合、大庄三个大队划归旱台人民公社。 1984年,复为西滩乡。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二区丰盛乡。 1949年,为二区新进乡。 1952年,改称二区阴田乡。 1956年,为县辖阴田乡。 1958年,属东风公社。 1962年,设阴田公社。 1968年,改称向阳公社。 1983年,改为阴田乡。 |
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属西宁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划归门源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一区仙米乡。 1949年,隶属第三区为仙米乡。 1952年,改设仙米藏族自治区(区级)。 1953年,为六区龙浪、德欠2乡。 1956年,改为仙米区龙浪乡。 1958年,改称长风公社。 1966年,改为仙米公社。 1968年,更名为永红乡。 1969年,恢复为仙米公社。 1984年,改为仙米乡。 |
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属西宁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划归门源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一区仙米乡。 1949年,属三区仙米乡。 1952年,属仙米藏族自治区。 1953年,为六区珠固乡。 1958年,改为珠固公社。 1962年,置珠固乡。 1966年,复改为珠固公社。 1968年,改为曙光公社。 1984年,改为珠固乡。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后,属五族总办事处。 1949年后,为第二区五族乡。 1953年后,为第五区五族乡。 1956后,称五族区并由其中的向化等三族析置苏吉滩乡。 1958年,改为苏吉滩公社。 1969年,改为苏吉滩公社。 1984年,改为苏吉滩乡。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与镇羌滩一起设青海省直属皇城滩乡。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隶门源县,称第四区下设二保六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区设乡。 1950年,设置门源县第五区。 1958年,改称皇城公社。 1959年,皇城公社草场全部划归甘肃肃南县,公社建置随之撤销。 1963年,恢复皇城乡。 1968年,改为团结乡。 1969年,恢复皇城公社。 1984年,成立皇城蒙古族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