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宁平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宁平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原名兵临城,因此地起兵叛乱得名。东汉初年,光武帝三妹刘伯姬请命以平叛乱,刘伯姬到兵临城后,大放粮草,安抚民众,声望大增,平定叛乱后,光武帝封其为宁平公主。后人为纪念宁平公主,取名宁平城,现简称宁平。
明成化年间,有个叫常和的人,素有德行,此村又逢集,为了纪念他,取名常和集。
清康熙年间,梁姓人从梁老家(今属虎岗乡)迁此定居,崔姓人从大崔庄(今属宁平镇)迁此定居,故名梁崔庄。后崔姓人渐少,梁姓人增多,改名梁庄。
明代,赵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庄大,故名大赵。后崔姓人从山东枣林庄迁此,村民多为赵姓和崔姓,改名崔赵庄。
清康熙年间,是来自怀庆府李封村大许楼迁来的许凤所建。许凤有三个儿子,长子叫福,次子叫安,三子叫乐。在分家时长子、次子住在大许楼,第三子住在小许楼,故名许楼。
安姓人首居于此,故名安庄。
明代,牛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首居,故名牛庄。现牛姓绝嗣,村名未改。
明万历年间,村有白姓富翁,家养12头水牛。夏日,主人赶水牛洗澡,赶下12头水牛,一数却有13头。一连数日如此。主人顿生疑窦,认为是不祥之兆,想除去此祸,免生意外。一日,在赶下水牛前,先在12头水牛角上都系上红线。等水牛上来后,发现多一头没系红线的水牛,白翁急忙把它杀了。不久,白姓富翁家败。人们传说,被杀的那头水牛是“水牛王”。因富翁姓白,后给村起名“白水牛王庄”,后简称“白水王庄”,今又简称“白水”。
明代,马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首居,故名马庄。
明代,王姓人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因筑小寨,故名王小寨。现简称王寨。
明代,卢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首居,因修有庙宇,故名卢庙。现习惯写为“芦庙”。
清乾隆年间,村东头有座火神庙,庙内有间阁楼,每天晚上9点左右从阁楼中飞出两只有水盘大的蝙蝠,放出火光,很象火星,从此流传开来,陈火星阁村名也就随之而来。又称陈庄。
又名粪堆张集。明万历年间,张集有个张大顺,勤劳肯干,无论上哪,肩上总不离粪筐。天长日久攒了个大粪堆,白天拉夜里长,总也拉不完。张大顺在临死时,把这事告诉了儿子,儿子去世前,又转告了张大顺的孙子。孙子张二横觉着有个拉不完的粪堆,就不再拾粪了,只管往地里送粪。后来,干脆贴卖粪告示。四处张贴。于是,四面八方早听说了这神话的张集粪堆,都来买粪。车马不绝,象赶会似的,拉了一天的粪堆,到晚上又复原了。张二横发了大财。后来,粪堆就不再复原了,只剩下了小粪堆,为了看个究竟,把小粪堆扒开一看,在粪堆下有一只大蝼蛄死在下边,像打地滚一样大,之后,张二横就穷了。从此,就叫粪堆张集,后简称张集。
明代,郑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入此地,发展成一新的村庄,故名新郑。
元至正年间,刘姓三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分家而居,老大住刘竹园,老二住刘康楼(今属宁平镇),老三住三刘庄(今属宁平镇)。竹园象征祝福后代昌盛之意,故名刘竹园。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