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蒲伊子在此居住,后人为纪念他,故得名。1949年属蒲县一区;1953年设城关镇;1958年9月成立红专(城关)人民公社;10月属吕梁县;1959年10月为蒲县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城关人民公社,复设城关镇;2001年城关镇与刁口乡合并为蒲城镇;2021年乡级区划调整,将红道乡并入蒲城镇,名称沿用至今。蒲县撤销红道乡,整建制并入蒲城镇。以原红道乡和原蒲城镇的行政区域为蒲城镇的行政区域,镇人……。 |
黑龙关镇地处蒲县东南部,素有蒲县“东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10公顷,辖15个村委、86个村民小组、18600口人。地上资源有森林、牧坡,地下资源有煤、铁矿、石膏、石灰石、耐火材料等。 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 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3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基础设施建设上,全镇15个村委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70%……。 |
克城镇位于蒲县的东北角,与汾西县、洪洞县、隰县三县接壤,素有鸡鸣闻四县的旱码头之称。全镇辖13个行政府、84个自然村,总人口1.5万,总面积19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520亩。境内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矿产资源丰富,尤其煤炭资源,具有煤质好、煤层高、易开采等特点,煤炭产业更成为支撑克城镇经济的支柱产业。2003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3.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800元……。 |
山中乡地处蒲县西南50华里,分别于吉县、大宁、隰县相毗邻,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40亩,辖9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人口4750人,1018户。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近年来,该乡咬定核桃这项主导产业不放松,经过几年的努力,共栽植核桃50余万株,并扶持“正茂核桃加工厂”,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提高了其深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年加工销售能力达到100万公斤,成为农民与市场接轨的桥梁。同……。 |
薛关镇地处蒲县城西10公里处,面积139.3平方公里,耕地1.5万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全镇辖13个村委,52个自然村,人口8185人,党员340名,其中农村党员298名。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该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养殖业上,投资300万元,建起西山最大的龙泉千头猪厂,并在古驿、井沟、劝学等村按“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养猪,年均出栏3000头。依托绿源牛业……。 |
太林乡位于蒲县东北20华里处,东与洪洞接壤,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平均海拔1480米,罗克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县境内矿产资源贮量丰富,富含2#、9#、11#优质煤种及铁矿等。地表植被覆盖良好。全乡共有217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176人。 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 近年来,太林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群众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目前,全乡建有40万吨……。 |
古县乡位于县城西北部,五鹿山西南的古县垣面,总面积9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3公顷。辖8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42个自然村,1146户,5024人。乡政府驻古县村,距县城25公里。共有11上党支部,党员213名。2003年,粮食产量3525吨,居全县第一位。生产烤烟28万斤,是该县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几年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投资100万余元完成了人畜解困引……。 |
蒲县辖乡。原为乡建制,1959年置红道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红道、柏店、韩店、太夫、蒙古、古坡6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油料为主。.……。 |
明嘉靖年间,乔世宝携家眷由陕西清涧县瓦窑坡迁居于此,面临河湾,开荒种田建家园,而得名。1949年10月分属蒲县二区、三区;1953年设乔家湾乡(小乡);1958年成立东方红(乔家湾)人民公社,10月属吕梁县;1959年10月为蒲县乔家湾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乔家湾人民公社,设立乔家湾乡;2021年乡级区划调整,撤销乔家湾乡,设立乔家湾镇至今。蒲县辖乡。原为乡建制,1958年设乔家湾公社,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