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1995年名为华侨农场一管区,1995年10月-2004年改称一居委,2004年改设侨东居委会,沿用至今。 |
1970-1978年为安置印尼、越南归侨,设置红坑居民点,1978-2004年合并红坑、光明、三稔山居民点总称二居委,2004年改为侨南社区居委会,沿用至今。 |
1978年7月-1995年为安置越南归侨而设立三管区,1995年10月-2004年改为三居委,2004年更改为侨西社区居委会,沿用至今。 |
1978-1995年为侨场四管区,1995年-2004年称四居委,2004年后改为侨新社区居委会,沿用至今。 |
清顺治元年(1644)陈氏从福建泉州晋江县永北里茶园头村来此创村,起初住在下坝,后因内涝被水浸,顺治五年(1648)迁往马湖村,康熙二年(1633)六月三十日迁至桃园置居。 1949~1958年称村,1959~1960年设大队,属溪西公社,1960年划归大南山侨场管辖,1960~1983年改称大队,1986~1995年改称管理区,1995年至今改称村委会。 |
清顺治元年(1644),蔡姓良夫公先来此创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鲁阳村蔡举人来到此村,1949~1958年称连城村,1958~1960年属葵潭农场,1960年属大南山侨场,改称连城大队,1979~2005年改称连城管理区,2005年改称连城村委会至今。 |
明代天启年间(1621),陈氏从福建泉州来此置居,1956年有庄、朱、翁等姓从惠城镇移民到此定居,今村以陈氏为主姓。 1949~1958年称新厝埕村,1959~1960年属溪西公社改称新厝埕大队,1960年归属大南山侨场管辖仍称新厝埕大队,1979年改称管理区,2005年至今合叶下桃村成立新厝埕村委会。 |
1960年前属溪西公社,1960年后划归大南山侨场,称谢湖大队,1995年10月谢塘、下湖二个村拆出独立为村,2004年重新合并为谢湖村委会至今。 |
1949-1958年称詹厝葛村,1958-1979年合七联大队,1972-1979年属兵营公社,1979年3月-1995年归属大南山侨区,属七联管理区辖下自然村,1995-2005年独立为村委会,2005年合三鸟场、马湖岭二个村成立银坑村委会,沿用至今。 |
清乾隆年间(1727)赖氏从普宁梅林下青乡到此创村。 1949~1958年称村,1958~1979年是七联大队属下生产队,其中1972~1979年隶属兵营公社,1979年3月归属大南山侨区管辖,改称村,1995年合新乡、桔仔埔改称西坑村委会至今。 |
明初,陈姓先在此搭寮置居,正德年间(1506~1521)詹姓到此买寮地定居,逐渐形成村落,陈姓他迁,只存詹姓。 1949~1958年称陂乌村,1958~1979年改称生产大队,期间1972~1979年属兵营公社,1979年3月归属大南山华侨农场管辖,改称管理区,1995年改称村委会至今。 |
南宋末期,已有少量村民在此定居,清初,官、许等姓先后迁入。 今以陈、卢、林三姓为主。 1949~1958年称焦布村,1958~1979年改称大队,期间1972~1979年属兵营公社,1979年3月~1995年属大南山侨场管辖,称蕉布管理区,1995年至今改称蕉布村委会。 |
1501~1521年称詹厝葛村(据府、县二志所载)。 1949~1958年称詹厝葛村,1958~1979年改称生产大队(期间1972~1979年属兵营公社,1979年3月归属大南山侨场改称管理区),1995年改称村委会至今。 |
明代初期,卢、江二姓先来此创村,清代期间,翁、方、黄等姓先后来此定居,今以黄、江二姓为主。 1949~1958年称华洋村,1958~1978年合岭后村改称岭后大队,1978年划归侨场管辖仍合岭后村,1995年10月拆出改称华洋村委会至今。 |
南宋末年,江、罗、邓三姓在此置居,元代钟姓从普宁后溪村迁此定居(今钟姓占80%),另有官、郑、黄、傅等多姓居住。 1949~1958年属三清林场,称岭后村,1958~1972年七村属七联大队,1972~1979年属兵营公社,1979~1995年划归华侨农场改为岭后管理区,1995年至现在改称岭后村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