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七里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七里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99年将长青村、白塔村、海棠村部分社划出合并成立了南池社区居委会。

2020年,南池社区和长青社区合并,设南池社区(阆府函〔2020〕55号)。

1949年属天鞍乡第10保,1951年为白塔乡长安村。

1958年改为七里耕作区二区队。

1961年为白塔乡公社长安大队。

1966年改为7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仍为长安大队。

1984年更名为长安村。

2015年更为长安社区居委会。

原为八大队。

1984年改为白塔村。

2009年,更名为白塔社区居民委员会(阆府函〔2009〕89号)。

1949年属天鞍乡第八保。

1951年建政为海棠村。

1958年为七里耕作区十一区队。

1961年为白塔公社海棠大队。

1966年改为九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为海棠大队。

现在1984年更名为海棠村。

2009年,更名为海棠社区居民委员会(阆府函〔2009〕89号)。

1951年为千鹤村。

1955年建社为陵江社。

1958年公社化改为七里耕作区19管理区。

1961年又改为七里公社1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为千鹤大队。

1984年体改时又恢复千鹤村。

2009年,更名为千鹤社区居民委员会(阆府函〔2009〕89号)。

1951年建政时为马家村。

1958年改为金凤大队。

1961年改为4大队。

1981年为张公桥大队。

1984年体改时定为张公桥村。

2009年,更名为张公桥社区居民委员会(阆府函〔2009〕89号)。

1951年名为鲜于村。

1957年为先锋高级社。

1958年为七里耕作先锋大队。

1961年改为5大队。

1981年为鲜于大队。

1984年体改时为鲜于村。

2009年,更名为鲜于社区居民委员会(阆府函〔2009〕89号)。

1951年建政为白庙村。

1958年改为七里耕作区管理区。

1961年为7大队。

1981年为河口大队。

1984年体改时更名河口村。

2009年,更名为河口社区居民委员会(阆府函〔2009〕89号)。

1949年前名孙家垭。

1950年为峰岚林。

1951年为园宝林。

1958年为七里耕作区,上游管理区。

1961年为七里公社八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为孙家垭大队。

1984年改为孙家垭村。

2009年,更名为孙家垭社区居民委员会(阆府函〔2009〕89号)。

1949年属天鞍乡第15保。

1951年建政为状元村。

1958年改为七里耕作去九区队。

1961年为白塔公社状元大队。

1966年又改为1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时定名为状元大队。

1984年改为状元村。

2014年7月,设状元社区居民委员会。

1949年属天鞍乡第17保。

1951年建政为白塔乡大井村。

1958年改为七里耕作区七区队。

1961年为白塔公社大井大队。

1966年改为三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为大井大队。

1984年更名为大井村。

2014年7月,设大井社区居民委员会。

2020年,大井社区和梓潼社区合并,设大井社区(阆府函〔2020〕55号)。

1949年属天鞍乡第13保。

1951年建政为御河林。

1958年改为七里耕作区六区队。

1966年改为4大队。

1981年为御河大队。

1984年再改为御河村。

20104年7月,设御河社区居民委员会。

据明嘉靖《保宁府志》云:在次设五吉关,黄土堡驻兵演武习马之坝。

1949年属天鞍乡第12保。

1951年建政时为李家村。

1958年为七里耕作区五区队。

1961年为白塔公社马驰大队。

1966年为5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为马驰大队。

1984年改为马驰坝村。

2015年改为马驰社区居委会。

1949年属天鞍乡第11保。

1951年建政为三合村。

1958年改为七里耕作区四区队。

1961年为白塔公社三合大队。

1966年改为6大队。

1981年定名凌家坝大队。

1984年又改为凌家坝村。

20104年7月,设凌家坝社区居民委员会。

1951年建政时为合力村。

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解放管理区。

1961年又更名为2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为大堰村。

1984年体改时再次改名为大堰村。

2014年7月,设大堰社区居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