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曲周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曲周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曲周县城而得名曲周镇。1949年设城关镇,1956年改乡,1958年建公社,1980年复建城关镇,1988年更名曲周镇。
宋辽交兵打仗,宋兵曾在此安营扎寨,此地便取村名安寨。因镇政府驻地安寨,故得名安寨镇。
战国时,赵国曾在此地筑“堠”(即古代探望敌情的土堡)。建村后即称堠村,后演变成侯村。因镇政府驻地侯村,故得名侯村镇。
因地处古漳河南岸淤滩上,故称河南滩,后雅化为河南疃,故名河南疃镇。
明初,已有李士亮居住。明永乐年间,宋公良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因位于古漳河西岸滩地上,沿漳河故道从北向南排列,已有第二滩,第三滩,故名第四滩,后雅化为第四疃。因镇政府驻地第四疃,故得名第四疃镇。
明以前,即称白寨。明朝时,张新年、张新月二人从河南省吕县(今无此县,盖系讹传。疑为山东省莒县)磨石古墩村迁此定居建村,取名白寨。因乡政府驻地白寨,得名白寨镇。
以前,村东有漳河故道,其上有用槐木和石墩建造的便桥,村民则美其名曰槐玉桥,久之遂为村名,后简称槐桥。因自然村槐桥村得名槐桥乡。
在唐朝时称南礼乐,为崇尚礼乐之意。明初,胡、李等人家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到此,按土俗声改为南里岳。因乡政府驻地南里岳,故得名南里岳乡。
因此地位于古漳河河道旁,故称大河道。因自然村大河道村得名大河道乡。
据清朝同治八年(1869)《县志》记载:依庄明朝前称益倪庄,“燕王扫北”后,只剩下一户李姓人家。永乐年间有任、高等氏迁此定居,改称益儿庄,又演变为依儿庄,解放后改称依庄。因乡政府驻地依庄,得名依庄乡。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