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社区地处邛崃市西路山区,村委会距邛崃市区25公里,为乡政府所在地,全社区辖17个社区民小组,1016户3196人,其中劳动力1902人。劳动人口中现外出务工820人,就地转移530人,常年从事农业生产530人。全社区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5.36余亩。全社区现有贫困户57户181人,贫困学生53人,享受政府低保人口97人,五保户9人,残疾人78人。全社区已建成水泥路5.2公里,碎石路10公里,组道泥路5公里,便民路1公里;退耕还林1193亩,森林覆盖率为40%,山坪塘1口,灌溉毛渠3500米;人畜饮水工程1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50%,解决了大部分群众的饮用水困难;全社区通电户数1016户,通电率达到100%,有190户安装了程控电话。该社区主要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竹业收入、劳务转移收入和传统的小规模种养殖业收入,农业经济内部结构不合理。2011年该社区农民人均收入6146元。 |
马岩村地处邛崃西路山区,村委会离乡镇3.75公里。幅员面积3.75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326人,404户,其中劳动力674个,外出务工308人,在家务工299人,外来在马岩村务工的17人。马岩村以居民小组为单位,共有林地2475亩,基本农田664亩,其中田664亩,地380亩,经济地600亩,其中茶地395亩,其他经济地205亩。 有残疾人51个,五保户4户10个,低保户34个,优抚4户4个,困难助学16个,其中初中以上的10个。 全村有党员31名,困难党员8名,特困4名,先进积极分子4名。 全村有404户,已参与建设小区234户,不集中的有98户,困难未集中68户。 全村有地质灾点3处,共18户54人。 |
天池村位于邛崃以西,油榨的西北,南与本乡桃花社区接壤、西与本乡静室村相邻、北和水口镇隔山相望、东与本乡新桥村相连。村委会距乡政府2.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0亩,有11个村民小组,总人户362户,总人口1342人,党员38人,外出务工人数221人,2013年人均收入8500元,全村主要以竹林、猕猴桃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为辅的经济结构收入形势。
一条3.0m宽的水泥村道穿过天池村与桃花社区相连,在上届村两委的努力下,又建成了一些分组路,天池村的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改善了天池村的交通条件和居住环境。村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冰川石臼奇石是天池村的独特资源,从白家山蜿蜒流淌的溪水养育了天池村勤劳朴实的先民,还养育天池村的后代。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以竹林、猕猴桃为主导产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收入为经营结构模式。天池村件依托产业龙头企业和资源优势,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抚育,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养殖也发展以生态养殖为主,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依据地理优势,合理进行旅游开发,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林产业,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加强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实现天池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天池村建设,围绕市委“363”工作计划,“四大基础工程”建设为契机,改善民生环境,改善交通通信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天池村共同富裕的梦想。 |
一、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地形分布、产业分布等。
二、人口现状
村有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户,总人口251人,其中男性133人,女性188人,劳动力143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60人。全村有贫困户10户,五保户0户,低保户62户,残疾人14户。
三、土地资源状况
全村耕地面积624亩(其中水田0亩,旱地0亩),林地面积1.2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51亩。
四、经济水平
全村的年粮食生产总量4万斤,经济作物年收入10万元,林竹经济收入0万元,其他务工收入115.5万元;
2012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500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
五、社会事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现有广播室一个,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办公室共700平方米;
村党支部委员会由3人组成,村委会由5人组成;
现有党员4名,其中男性党员4人,女性党员0人。
六、其他情况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农业收入和务工收入,没有集体经济资源和主打产业增收项目;
全村15个村民小组已通水泥路0.5公里,碎石路0.5公里,入户路全村通(其中:未改建0公里),毛路0公里;
现有提灌站1座,有山坪塘0个,灌溉沟渠4公里;
村民生活用水主要为自取地下水,污水处理主要为分散排放,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收集清运;
全村组组通电及电话。
|
川王村幅面面积7.7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456户农户,1518人,劳动力895个,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408人,全村农用地1745.17亩,其中耕地1690.92亩,园地54.25亩,有林地3200亩;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56人;全村有五保户3户(3人),低保户24户(37人),贫困党员7人,留守儿童1人,困难户10户(32人)。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为6012元。村民代表人数有65人。 |
静室村位于南宝山镇西部山区,距我镇人民政府3.5公里,距离邛崃市城区30.5公里,距离成都市区107.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20.3平方公里。东于桃花社区,南与火井镇双童村,西与直台、木梯村、秋园村,北与水口金山村、南宝山镇天池村相邻。静室村现有村民小组15个,户籍人口1540人524户,实有人口1360人457户,党员73人。 |
直台村为“5·12”汶川地震移民村,2009年5月从汶川县龙溪乡异地安置到油榨乡直台村,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16户农户, 443人,439人为羌族,4人为汉族,幅员1.2平方公里。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该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成立邛崃市南宝山尔玛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高山茶叶基地700余亩,高山蓝莓400余亩,开设农家乐3家,初步形成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
南宝乡秋园村地处邛崃西部,距邛崃市区65公里,东与我市水口镇金山村相邻,南与本乡茶板村、金甲村相连。西与芦山县大川镇相接,北与大邑县安顺乡接壤。村内海拔高度1200一一2000米,平均气温16度左右,年均降雨量1300毫升,全村六个村民小组,全村幅员面积32000亩,耕地565.72亩。现有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36户,总人数6352人,其中劳动力312人,全村有贫困户22户,五保户6户,低保户15户。全村耕地面积566亩,人均占有0.89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等,经济作物以林木、竹、中药材为主,畜牧业以小家畜家禽饲养为主。 |
南宝乡金花村地处邛崃市西路山区,距邛崃市区50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5户541人,其中劳动力214人。劳动人口中现外出务工112人。全村村民是“5、12”地震因灾失地异地安置群众。现所有户数都是低保户。全村有20户安装了程控电话。金花村目前群众主要靠政府每月发放米、油及低保金生活。金花村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低保金发放、就近及外出务工收入,新栽茶叶要三年后才能有收入,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种养殖业脆弱,没有形成特色较明显的支柱产业,收入偏低,路子较窄,亟需进行产业调整和优化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20字方针,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培育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强力推进规划项目实施,努力打造茶桑、蔬菜产业发展。目前金花村正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依托南宝山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力争打造成为“绿色、休闲”的原生态森林氧吧,供避暑、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旅游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