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建地方保甲乡里,设立地方基层组织,查户籍教化,催祖赋役;清光绪7年(1881年)为加强统治,兴办民团,组织军民相间的民团组织改保甲乡里为团,联保甲制。 设立土城联保,归正北乡两河联保所辖;民国20年(1931年)贺龙率红三军来房县开辟均房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设两河口苏维埃政府;1932年国民党政权复辟;民国23年(1934年)归白鸡乡所辖;民国24年(1935年)撤区乡,恢复联保制,设土城联保归五区(马惊洞)下辖区九保;民国25年(1936年)五区设马惊洞,土城归五区辖;1956年3月两河口区设在土城,归白鸡乡管辖;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改称白鸡管理区,归通省公社所辖;1961年设土城人民公社,归县政府直辖;1975年撤区并社,将川山,白济,小堰,磨石,四棵树,桂坪,双沟,白果,堤坪公社的堤坪,羊岭,斑毛垭合并为土城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设土城村,归土城区管辖;1987年10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将原106个乡镇重新组合成7个镇17个乡和一个国营林场,计25个乡镇,将土城公社、通省公社黄杨,堰河,白果,东浪划归白鹤镇,增设土城镇,土城村归土城镇所辖;1984年撤社建乡后设立村民委员会;2002年合组并村,将原土城村,原双埝村,干沟村合并为土城村委会。 下辖5个村民小组。 是土城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直各单位云集本村。 |
明清时期,建地方保甲乡,设立地方基层组织,查户籍教化,催祖赋役。 改保甲乡里为团,联保甲制。 设葛坪联保,归五区(两河口)民团所辖;民国20年(1931年)贺龙率红三军来房县开辟均房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设龙坪七区苏维埃政府,机关住龙坪,隶属县苏维埃政府辖;1932年民国房县伪政权复辟,区政府遭破坏;民国23年(1934年)归五区土城所辖;民国24年(1935年)撤区乡,恢复联保制,设龙坪联保归五区(土城)辖;1949年全县解放;1951年设龙坪生产大队;1952年8月设龙坪乡,归五区所辖;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改称龙坪管理区,归通省公社所辖;1961年6月通省增设土城人民公社,归土城区所辖;1975年3月撤区并社,将龙坪、土城、白济,堤坪公社合并为土城公社,龙坪村归土城公社所辖;1981年3月设区建乡,龙坪村归土城区龙坪乡管辖;1984年设立村民委员会,将土城区通省,马蹄山,东浪,黄杨树划出级成通省乡。 龙坪村仍归土城镇所辖;2002年将原军家沟村,龙坪村合并为龙坪村委会至今。 |
1949年全县解放,1951年设花楼门生产大队;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设立花楼门大队,归通省公社龙坪管理区所辖;1961年6月通省增设土城人民公社,归土城所辖;1975年3月撤区并社,将龙坪、土城、白济,堤坪公社合并为土城公社,花楼门村归土城公社所辖;1981年3月设区建乡,花楼门村归土城区龙坪乡管辖;1984年设立村民委员会,将土城区通省,马蹄山,东浪,黄杨树划出组成通省乡。 花楼门村仍归土城镇所辖;1984年成立花楼门村民委员会;2002年合组并村,将原小寨村,庄稼河村,钟岩沟村,花楼门村合并为花楼门村委会。 |
明清时期设立地方基层组织,查户籍教化,催祖赋役,改保甲乡里为团,联保甲制。 设龙坪联保,归五区(两河口)民团所辖民国21年(1932年)民国房县伪政权复辟;民国25年(1936年)12月撤销区公所,并成五个区属,49个联保,五区设马金洞,下辖土城,大木厂、茶叶岭、板桥铺,在平铺,五谷庙,郭家店,磨砖寺、龙坪,白济铺,堤坪铺、化龙堰,马尾,陈家铺,界山,罄口,安阳沟,化峪河,龙王庙、葛坪,王家庄,马嘶山,梁家河,23个乡。 黄泥沟归龙坪乡所辖;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为黄泥沟生产大队;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黄泥沟大队,归通省公社龙坪管理区所辖;1961年6月通省增设土城人民公社,归土城区所辖;1975年3月撤区并社,将龙坪、土城、白济,堤坪公社合并为土城公社,黄泥沟村归土城所辖;1981年3月设区建乡,黄泥沟村归土城区龙坪乡辖;1987年10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将原106个乡镇重新组合成7个镇17个乡和一个国营林场,计25个乡镇,将土城改建为县辖镇,将土城区的通省,马蹄山,东浪,黄杨树划出级成通省乡。 黄泥村归土城镇所辖;1984年黄泥沟村与娘娘庙村民委员会合并,仍属土城镇辖;2002年合组并村,将娘娘庙村,黄泥沟村合并为现在的黄泥沟村委会至今。 |
明清时期,建地方保甲乡里,设立地方基层组织,查户籍教化,催祖赋役;清光绪7年(1881年)为加强统治,兴办民团,组织军民相间的民团组织改保甲乡长里为团,联保甲制;据《湖北通志》记载,明朝时白济保属北乡高枧团辖;清同治版〈房县志〉记载,清时房县下辖七路41塘;白济铺属正北路两河口塘所辖;民国初年,白济铺属两河口区管辖;民国25年(1936年)白济乡归五区所辖(区设在马惊洞);1949年房县解放,白济乡归两河口区辖;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建立人民公社,通省公社下设白济管理区白济铺生产大队;1975年3月,撤区并社,白济铺公社与土城合并后归土城人民公社管辖,从此白济铺降乡为大队;1984年更名为白鸡铺村;2001年将白鸡铺村,小堰沟村合并为白鸡铺村民委员会,下辖8个村民小组。 隶属土城镇管辖。 |
唐宋时,外迁移民在此开荒耕种,繁衍生息;明清时期,建立地方保甲,设立地方基层政权组织,查户籍教化,催祖赋役;清光绪7年(1881年)为加强统治,兴办民团,设立白鸡乡,穿山堰归白鸡乡辖;后组织军民相间的民团组织,改保甲乡里为团,实行联保甲制。 设穿山甲,归五区所辖;民国24年(1935年)改穿山堰保;民国25年(1936年)归五区(土城)白鸡乡所辖。 解放后,1951年设立穿山堰生产大队归白鸡铺辖;1975年3月隶属于土城公社;1984年6月设立穿山堰村民委员会;2002年合组并村,将穿山堰村与四棵树村合并为穿山堰村委会,归土城镇辖。 |
明清时期,建地方乡保甲,设立地方基层组织,查户籍教化,催祖赋役;清光绪7年(1881年)为加强统治兴办民团,组织军民之间的民团组织,改保甲乡里为团,联保甲制。 设葛坪联保,归五区(两河口)民团所辖;民国20年(1931年)贺龙率红三军来房县开辟均房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设葛坪乡归小亭庙乡苏维埃政府辖;1932年民国房县伪政权复辟;民国23年(1934年)归五区土城所辖;民国24年(1935年)撤区乡,恢复联保制,设葛坪联保归五区(土城)下辖区九保;民国25年(1936年)改属五区(土城);1952年8月设葛坪乡,归五区所辖;1949年成立幸福大队;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改称葛坪河大队,归通省公社白济铺乡所辖;1961年6月通少增设土城人民公社,归土城区所辖;1970年更名为葛坪河大队;1975年3月撤区并社,将龙坪、土城、白济,堤坪公社合并为土城公社,葛坪河村归土城体制改革辖;1981年3月设区建乡,葛坪村归土城区白济乡管辖;1987年10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将原106个乡镇重新组合成7个镇17个乡和一个国营林场,计25个乡镇,将土城改建为县辖镇,将土城区通省,马蹄山,东浪,黄杨树划出级成通省乡。 葛坪村归土城镇所;2001年合组并村,将原李坡村,葛坪河村合并为葛坪河村委会至今。 |
明清时期,建地方保甲乡,设立地方基层组织,查户籍教化,催祖赋役。 建立联保甲制。 设小亭保,归五区(两河口)民团所辖;民国20年(1931年)贺龙率红三军来房县开辟均房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设小亭庙乡,归黄杨区苏维埃政府辖;1932年民国房县伪政权复辟,乡政府遭到破坏;民国23年(1934年)归五区土城所辖;民国35年(1946年)5月,本县为25乡328保,树亭乡21保,小亭归树亭乡所辖;1949年全县解放;1951年设小亭闾,属两河乡领导地;1951年设小亭生产大队;1952年8月设小亭乡,归五区所辖;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改称黄杨树管理区,小亭农业生产大队归通省公社辖;1961年6月通省增设土城人民公社,小亭仍归通省所辖;1975年3月撤区并社,将黄杨树的7个大队合并为通省公社,小亭村归通省公社所辖;1981年3月设区建乡,小亭村归通省乡管辖;1984年设立小亭村民委员会,小亭村仍归通省乡所辖;2002年将原通省乡黄杨树划归白鹤乡,小亭村归土城管辖;2002年与白鸭尖村合并,合并为小亭村民委员会。 |
唐朝时此地建收会馆而得名。 明清时期,设立地方基层组织,建地方保甲乡,查户籍教化,催祖赋役。 设通省馆联保,归五区(两河口)民团所辖;民国20年(1931年)贺龙率红三军来房县开辟均房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设通省馆归大木区苏维埃政府马蹄山乡辖;1932年民国房县伪政权复辟,区政府遭破坏;民国24年(1935年)12月全县撤销区公所,并成五个区49个联保。 设通省联保归五区(土城)辖;1949年1月全县解放;1951年设通省馆生产大队;1952年设通省乡,归五区辖;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高立通省大公社,通坪管理区,归通省公社所辖;1961年6月通省增设土城人民公社,归土城区所辖;1975年3月撤区并社,将龙坪、土城、白济,堤坪公社合并为土城公社,通省馆大队归通省公社所辖;1981年3月设区建乡,通省馆村归土城区通省乡管辖;1984年设立村民委员会,将土城区通省,马蹄山,东浪,黄杨树划出组成通省乡。 通省馆村归土城镇所辖;2002年合组并村,将祠堂村、通省馆村合并为现在的通省馆村民委员会。 |
1949年全县解放;1951年设塘埂生产大队;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设塘埂大队归通省公社通坪管理区所辖;1961年6月通省增设土城人民公社,归通省公社所辖;1975年3月撤区并社,塘埂大队仍归通省公社所辖;1981年3月设区建乡,将土城区的通省,马蹄山,东浪,黄杨树划出组成通省乡。 塘埂乡归通省乡管辖;1984年设立塘埂村民委员会,归土城镇所辖;2002年合组并村,将羚羊村,白庙村,上河村,塘埂村合并为塘埂村委会。 |
唐朝时薛丁山这妻樊梨花曾在此山扎营巡逻,留下马蹄印而得名;清时设马嘶山塘,归正北路所辖。 后改保甲乡里为团,实行联保甲制。 马蹄山归五区(两河口)民团所辖;民国20年(1931年)贺龙率红三军来房县开辟均房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设马蹄乡长,机关住马蹄山,归大木区苏维埃政府辖;1932年民国房县伪政权复辟,区政府遭破坏;民国25年(1936年)五区设马金洞,马嘶山乡归五区所辖;民国24年(1935年)撤区乡,恢复联保制,设马嘶山联保归五区(土城)辖;1949年全县解放;1951年设马蹄山生产大队;1956年3月设大马乡,马蹄山归大马管辖;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马蹄山大队归大马管理区辖,属通省公社管辖;1961年6月通省增设土城人民公社,归土城区所辖;1975年3月撤区并社,归土城公社管辖;1981年3月设区建乡,马蹄山村归土城区大马乡管辖;1984年设立村民委员会,将土城区通省,马蹄山,东浪,黄杨树划出组成通省乡。 马蹄山村归能省乡所辖;2003年合组并村,将原五条沟村,杨家山村,小河村,马蹄村合并为为马蹄山村委会。 |
1949年全县解放后归马蹄乡管理;1951年设大河湾生产大队;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设立大河湾大队,归通省公社大马管理区辖;1961年6月通省增设土城人民公社,归通省公社所辖;1975年3月撤区并社,将龙坪、土城、白济,堤坪公社合并为土城公社,大河湾村归通省公社所辖;1981年3月设区建乡,大河湾村归土城区大马乡管辖;1984年设立村民委员会,将土城区通省,马蹄山,东浪,黄杨树划出组成通省乡。 大河湾村仍归大马乡所辖。 当年设立大河湾村民委员会;2002年合组并村,将柱头村,解家河村,原大河湾村合并为大河湾村委会。 |
1961年成立时称头道沟大队,隶属通省区土城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隶属土城公社,1984年建区设乡改名为讨寺方村,隶属土城区土城镇,1987年撤区并乡隶属于土城镇管辖;原板庙村1961年成立板庙大队,隶属通省区堤坪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隶属土城公社,1984年建区设乡隶属土城区堤坪乡,1987年撤区并乡隶属于土城镇管辖。 2000年春地方国营九口山林场扩建为省办国有林场时,将讨寺方、板庙村划归国有房县九口山林场管辖。 2002年将原讨寺方村、板庙村合并为一个村,沿用原讨寺方村村名至今。 |
1961年成立羊子山大队、大林沟大队隶属通省区堤坪公社,1970年将羊子山大队、大林沟大队合并为羊林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隶属土城公社,1984年建区设乡隶属土城区堤坪乡,改为羊林村,1987年撤区并乡隶属于土城镇管辖,2000年春地方国营九口山林场扩建为省办国有林场时,将羊林村划入国有房县九口山林场管辖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