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武定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武定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狮山镇位于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雄奇秀丽的武定狮子山脚下,为武定县人民政府驻地,距省会昆明64千米(昆武高速),离州府楚雄160千米,永武、武昆高速公路、108国道、安武公路横穿全境。东接昆明市禄劝县屏山镇,西邻猫街镇、高桥镇,南与禄丰县仁兴镇相望,北与插甸镇接壤;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县农副土特产和商品交易的集散中心。总面积407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全镇辖中马、西门、北街、南街、东岳、旧城、香水7个社区以及狮山、狮高、矣波、麦岔、铺西、永宁、西和、乌龙、恕德、古柏、吆鹰、新村、九厂、姚铭、陈官、乐美、滑坡、羊旧、贺铭、禄金、椅子甸21个村委会,共292个村民小组。

【人口与民族】: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等19个民族,2018年末,有27823户,85979人,其中:乡村人口45930人,占53.42%;城镇人口40049人,占46.58%。少数民族人口29889人,占34.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8‰。

【自然资源】: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铅锌、木纹石等矿产资源、林业资源、野生食品资源。最高海拔2632米,最低海拔1701米,年均气温15.1℃。耕地总面积55364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山药、莲藕、辣椒等为主。经济林果以板栗、樱桃、苹果、桃、梨等为主。

【发展思路】:狮山镇立足“狮山镇是县委、政府重点工作的核心;是武定县社会维稳工作的重心;是服务于县委、政府和各部门工作的磨心;是省、州、县各项工作试验、示范、调查研究的中心”的镇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州委九届四次全会、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镇党委第三届四次代表大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围绕“美丽狮山、幸福狮山、和谐狮山”这一目标,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社会稳定、项目建设等工作,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不断开创新时代狮山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经济状况】:2018年全年完成工业销售值25.7亿元;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89530万元,完成非税收入66.87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29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6795元和11920元,分别增长12%和12.1%;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66万元,增长11%,支出7820万元,增长10%;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完成招商引资额7.83亿元,占县下达任务数7.67亿元的102.1%,同比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县下达指标之内。

【基础设施建设】:有卫生院1所,文化站1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均为100%。21个行政村实现了乡村道路硬化;全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2%,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完成招商引资额7.83亿元,占县下达任务数7.67亿元的102.1%,同比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县下达指标之内。【农业】:种植粮食作物96100亩,经济作物5700亩,特色农业开发8265亩,秋冬农业开发41150亩;0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4667亩。收购烟叶80万公斤,实现产值2500万元。种植无公害水稻、高山反季蔬菜以及板栗、山药等干鲜果蔬近1.5万亩,种植中药材9000亩,实现产值2500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76亿元,增长1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林业】:实施国土绿化、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治理、交通沿线面山近山绿化等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500亩;实施国家造林补贴项目造林 4896 亩;是组织矿山植被恢复272 亩;组织规划脱贫攻坚林业项目库建设,共涉及21个居村民委员会。兑现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助38718亩,38万7810元;补办林权证变更180 宗,办理林权证1 68 宗,兑现退耕还林补助8298,4亩,215万7584 元。农村能源建设太阳能安装300台,节能灶发放250眼。管护天然林35.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

【畜牧业】: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生猪出栏98954头,鸡出栏95.65万羽,羊出栏17346只,大牲畜出栏8548头。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注射及补针23375户,免疫猪85263头,牛20299头,羊48142只,家禽673755只,免疫密度99.2%,抗体检测合格率90%以上。实现生猪存栏58682头,出栏112275头;大牲畜存栏18016头,出栏9572头;山绵羊存栏22641只,出栏22950只;家禽存栏416370只,出栏1442058只。实现肉类总产13700吨,畜牧业总产值约3.1亿元。

【教育】:全面落实“科教【文化】:认真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边远村寨、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娱乐、体育场所的建设,成功举办春节、樱桃节、花山节、火把节等文体活动和文艺汇演,积极参加县健身杯和丰收杯篮球赛,取得优异成绩,文化事业群众性增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了古柏小学改薄项目建设,大坝山小学和铺西小学改薄项目即将启动建设。逐步健全教育奖惩激励机制。年度中小学教学质量名列全镇前茅,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中考总上线率分别达99.98%、94.5%、98.7%。健康服务均衡普惠。

【卫生】: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患病855户974人,其中因病致贫262户1009人,患23类29种疾病170户173人,高血压521人,糖尿病89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93人,肺结核5人,白内障39例,已救治21例。门诊31324人,享受政策资金787312.73元,住院2705人,享受政策资金1002742.54元,发放健康扶贫政策宣传资料3460份。认真开展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通过评审,镇卫生院建成中彝医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健康扶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40950人,参保率93.6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4503人,参保率97%。

高桥镇俗称龙街,位于武定县西北部,东接狮山镇、南连猫街镇、西邻白路镇、北与东坡乡、田心乡和插甸乡隔勐果河相望。全镇幅员面积404.6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全镇辖高桥、海子、花桥、老滔、唐家、勒外、大村、马鞍、石腊它、高姑拉、树沟、庄良、己梯、小河、尼嘎古、弯腰树、西菊拉17个村民委员会,212个村民小组。

【人口与民族】:全镇总人口36549人。其中:农业人口32231人,占总人口的88.2%;非农业人口4318人,占总人口的11.8%。人口自然增长率2.35‰。全镇居住有汉、彝、苗、傈僳、哈尼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2470人,占总人口的61.5%。

【自然资源】:境内蕴藏有铜、铁、钛等矿产资源、林业资源、野生食品资源。最高海拔2667米,最低海拔1964米,年均气温15.1℃。耕地总面积4264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青豌豆、畜牧业等为主。经济林果以核桃、板栗、苹果、桃、梨等为主。

【发展思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引导各族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高桥落地生根。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四个服从”,严格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实施“党建领镇、基础强镇、产业富镇、民生兴镇、引资活镇、和谐稳镇”六镇战略,在聚力脱贫攻坚、增强发展后劲、壮大农业产业、坚定文化自信、补齐民生短板、建设美丽高桥、拓展发展空间、创新社会治理、从严管党治党上着力,全力推进“苗乡故地、魅力龙街、美丽高桥”创建步伐,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猫街镇位于县境最南部,地处金沙江在武定县境内的最大支流勐果河上游,距县城29公里。东邻本县狮山镇,南邻禄丰县中村乡,西接元谋县羊街镇,北与高桥镇、白路镇毗邻,东西最大跨度36.8公里,南北最长纵横线40.1公里,辖区国土面积477平方公里,是武定县占地面积最大的乡镇,最高海拔2783米,最低海拔1980米,耕地面积32216亩,其中水田13704亩。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铁、铜、锌等矿产资源,有多个矿产品初加工企业,被列为全省210个特色工业小镇之一。

【行政区划】全镇辖猫街、百子、仓房、汤郎、白云庵、永泉、大麦地、龙庆关、秧草地、七排、大厂、麦地冲、五柞甸、半山、三家村15个村民委员会,160个村民小组。

【人口与民族】截止2018年底,全镇总人口26590人。其中:农业人口25887人,占总人口的97.3%;非农业人口703人,占总人口的2.7%。人口出生率为8.22‰,死亡率为6.86‰,人口自然增长率1.36‰,人口性别比113(女=100)。全镇境内居住有汉、彝、苗、回、傈僳、傣、哈尼、拉祜、白等9个民族。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8986人,占总人口的71.53 %。

【自然资源】全镇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铁、铜、锌等矿产资源,储量达2745万吨,有多个铁、铜矿选厂。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林及野生植物资源,一点红雀嘴茶、杨梅、松茸、野生菌等属于武定特产,森林植被中生长着草乌等数十种名贵中草药。系武定县畜禽养殖重点乡镇之一。有1267万立方米库容量的新村水库(中型)和小(一)型、小(二)型水库7座,在建仁和水库一座。

插甸镇位于武定县中部偏东,位于东经102°101′17″—102°22′59″ 北纬25°36′48″—25°51′58″之间。全乡总面积351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 。辖区内最高海拔2887米,最低海拔1570米。年平均气温13.9度。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日照时数2292.4小时,积温4170.8。霜期较长,一般年份达120天。属高海拔冷凉地区,呈典型冷凉气候。

镇政府驻插甸街,海拔2065米,距县城27公里(为县乡三级路面)。东接禄劝县茂山乡、云龙乡;西连高桥镇花桥村和石蜡它村,以嘎纳河、孟果河为界;南达狮山镇吆鹰村、山居村至县城,北至田心乡申祖、发窝乡山品村。通往田心、东坡、发窝、万德、己衣五个乡的县域经济大动脉公路穿境而过。

【行政区划】:全镇辖插甸、安德、古普、哪吐、增益、和尚庄、老木坝、康照、水城、上沾良、安拉、乐茂河12个村委会,127个自然村,142个村民小组。

【人口与民族】:据公安部门户口统计,2018年末总人口24187人,其中居民人口4054人,农村总人口为20133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4564人,占总人口的60.21%,全镇彝族6624人、傈僳族3982人、苗族3473人、傣族55人、哈尼族252人、佤族8人,其他少数民族79人。全镇单位从业人员262人(含教师165人在内),在岗职工253人。全镇12个村委会通电话、公路、自来水。

【自然资源】:镇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铜、铁、钛等矿产,尤其以木纹石著名,经实地勘察仅在规划区内可供开采的储量就达2480余万立方米。全镇有林地面积 22633 .8公顷,林木蓄积量59255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0.9% , 全镇有大小水库7个,小水池、小水窖913个,坝塘42个。

白路镇位于县境西部,北连环州乡,西邻元谋县老城乡和元马镇,南抵猫街镇,东接高桥镇。108国道横穿3个村委会。镇政府所在地距武定县城64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8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46米,最低海拔1460米,镇内立体气候明显,是一个集山区、贫困、民族、宗教四位一体的少数民族乡镇。

【行政区划】:全镇辖白路、毕家、平地、古黑、岔河、小井、中村、营盘、三合、洒布柞10个村委会、97个自然村、106个村民小组。

【人口和民族】:2018年末,全镇总户数3580户,总人口14404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傈僳、苗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据统计,2018年,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72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47万元,增长12%;完成招商引资67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6500万元的10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4元,增长12%。

万德镇位于武定县城北部,地处金沙江畔,镇政府驻地万德街,海拔1830米,距县城109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4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907米,最低海拔898米,年平均气温15.4℃,全年降雨量880毫米,东接发窝乡,南邻东坡乡,北连己衣镇,西与四川会理隔江相望, 境内地形东依白龙会山系,其余呈斜坡状向金沙江右岸逐渐倾斜,境内自乌大河、万德后山大河、尼拉格大河流聚金沙江,镇内大小塘坝星罗棋布,共386个,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全镇森林覆盖率51.3%,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脆弱。

【行政区划】:万德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149个村民小组。

【人口与民族】:2018年末全镇总人口15736人,自然增长率为-1.14‰;全镇共有1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358人,占54.9%。

【基层组织】:2018年,我镇共有党组织73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64个。共有党员737名,女党员137 名,占党员总数的18.59 %。35岁以下党员193名,占党员总数的26.19%;60岁以上的党员144名,占党员总数的19.54%。少数民族党员350名,占党员总数的47.49%。大专以上党员107名,占党员总数的14.52%。2018年共有申请入党人员28人。

【自然资源】:万德镇属地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境内山高颇大,第十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境内土壤多为紫色风蚀岩性土壤和黄壤。

【发展思路】:生态立镇、产业强镇、科技兴镇、人才名镇、文明融镇。

己衣镇位于武定县北部,地处川滇两省三县交界的金沙江畔,是古川滇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驿站。北与四川省会理县隔江相望,东与禄劝县汤郎乡山水相连,距县城122公里,是一个集“民族、宗教、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典型山区农业镇。境内最高海拔2956米,最低海拔862米,均为全县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素有“山头飘白雪、山腰开桃花、山脚收庄稼”的美誉。

【行政区划】:全镇辖己衣、新民、罗能、更德、平山、资亨、分耐、汤德古、板桥9个村委会,共133个村民小组。

【人口与民族】:2018年末人口有4750户居民,总人口15918人。全镇居住着汉、彝、傣、苗、傈僳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有8584人,占总人口的53.93%。其中彝族4112人,占总人口的25.8%;傈僳族2462人,占总人口的15.5%;傣族1779人,占总人口的11.2%;苗族186人,占总人口的1.2%。人口自然增长率2.7‰。

【自然资源】:境内最高海拔2956米,最低海拔862米,均为全县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海拔落差2094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800—1000mm。辖区总面积219.65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22682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玫瑰茄等为主。经济林果以核桃、芒果、黄果、哈密瓜等为主。

田心乡位于武定县中部,距县城78公里地处东经102°10′至102°16′,北纬25°44′至25°51′之间,东靠插甸镇,西临东坡傣族乡,南隔勐果河与高桥镇相望,北与发窝乡接壤。境内最大横距1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2公里,地势由东向西倾斜,谷地和山间盆地相互交错,乡境内最高点为发块光山,海拔2881米,最低点在勐果河畔的鲁期村委会付腊海拔1160米,国土面积12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汉、彝、傈僳、苗族、傣等民族。

【行政区划】:2016年末,全乡辖田心、普龙、利米、德德卡、火嘎、鲁期、鸡街子7个村委会, 71个自然村,101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2016年,全乡共4876户18695人,其中:农业人口16771人,占总人口的89.71%;非农业人口1924人,占总人口的10.29%,自然增长率为0.01‰。全乡境内居住有彝、傈僳、苗、傣等6个民族,共9415人,占总人口的50.36%。

【自然资源】:田心乡境内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霜期较短,降水偏少,春夏旱重,年平均气温为17.8℃。因地形和海拔差异,立体气候和小气候特征明显。境内无大型水库,建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大量用水需从发窝乡的旧方水库、插甸乡的螃蟹箐水库和猫街的新村水库调水,加之干旱严重,水库蓄水不足,造成田心水资源缺乏。主要河流有勐果河、永厂河和石加河,属金沙江水系。土地面积13393.17公顷,山区面积占88%。乡内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查明种类涉及3个矿种,矿化地2处,有钛、高磷土和木纹石等矿产资源。其中,高磷土、钛等可称优势矿种,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思路】:实施科教兴乡、依法治乡二大战略,进一步发展壮大烟草种植业、绿色食品业、畜禽养殖业三大产业;夯实农业、水利、交通、小集镇、能源五大基础;打造优质烟、优质米、优质两青豆、优质畜产品、优质谷花鱼五大基地建设;以创建山区乡小集镇建设示范乡、万亩‘两青豆’产业之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乡、科学发展先进乡、党建工作先进乡为目标”的“23555”工作思路。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公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发展优势农、林产业,利用广阔山场资源,加大生态产业建设;结合地方资源和产业发展,致力工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全力推动田心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和谐、跨越式发展。

发窝乡位于县境中北部,东邻禄劝县云龙乡,南接插甸镇、田心乡,西接东坡乡,北与己衣镇、万德镇接壤,国土面积284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68公里,是武定县城到田心、东坡、万德、己衣的必经之地,为武定北部的交通咽喉。平均海拔高度为2250米,乡内最高海拔2906米(大黑山),最低海拔1285米(阿过咪以纳古)。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5%,有耕地面积16224亩,其中水田1973亩。林地面积广阔,活立储量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3.5%,主要以青松和灌木林为主,有丰富的野生药材和菌类,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899.7毫米,气候主要为温凉、寒冷山区两种,适宜种植无公害蔬菜和生态林果,具有生态之乡、高山反季蔬菜之乡的美谥。2007年6月,发窝乡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2012年12月,经国家环保部考核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被省爱卫办授予“省级卫生乡镇”称号。

【行政区划】2018年末,发窝乡辖发窝、山品、自期、大西邑、阿庆争、中村、乍基、分多、花园、它亨、阿过咪11个村民委员会,124个村民小组。

【人口与民族】2018年末总人口14395人,其中农业人口8460人,占总人口的58.77%;全乡境内居住汉、彝、苗、傈僳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674人,占75%。民族风情浓郁、民风纯朴,特别是民族节庆、饮食服饰、民歌曲调、民间刺绣、毕摩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和生态文化更具发展潜力,是打造“民族文化之乡”的天然宝库。2010年7月被楚雄州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州级民族团结示范乡”。

环州乡位于武定县西北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距武定县城116公里。东与东坡傣族乡接壤,南与白路镇和元谋县凉山乡相连,西与元谋县黄瓜园镇接壤,北接元谋县江边乡,与四川省会理县隔金沙江相望。全乡总面积226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08人,少数民族8641人,占人口总数的78%,其中傈僳族6692人,占人口总数的61%,彝族1698人,占人口总数的15%。境内全是山岭、峡谷,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东、西、北三面环山,西北高,东南低,向北倾斜。森林覆盖率达68%。境内有武定县的重要林区之一——万松山林区,为全乡最高海拔2834.8米。环州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全乡现有耕地12685亩,其中:水田298亩,旱地12387亩,人均占有耕地1.1亩。全乡南北高差大,“立体气候”较为突出。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适合各种作物生长。土特产有松茸、香菌,有名贵药材雪上一枝蒿、茯苓、云木香。是一个典型的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乡。

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07户6650人,贫困发生率60.41%。经过五年的努力,已脱贫808户3424人,未脱贫899户322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9.31%。贫困原因集中体现在自然条件制约,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不高;生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率低;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科技素质较差;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五个方面。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乡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对标“6108”脱贫指标体系,算清政治账、目标账、差距账、支撑账、时间账“五笔账”,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确保2019年“脱贫攻坚决胜年”各项任务0收官。

2014年11月,环州乡被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为州级文明小城镇,2015年3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016年申报省级文明小城镇项目已立项审批,2017年州级文明小城镇继续保持,2018年被云南省爱卫办命名为省级卫生乡镇。

“东坡”傣语音为“顿帕”,意为“蔬菜之源”。 1972年为推广平地农业学大寨经验,从环州、万德、田心、高桥所辖的9个边缘大队划出新建平地公社,1982年改为东坡公社,1984年改东坡区,1988年成立东坡傣族乡,目前是武定县唯一的民族乡。东坡傣族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武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总面积168平方千米,东邻万德镇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石腊它,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和江边乡相邻。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谷地形。全乡辖东坡、达卧、庄房、水口、所所卡、以赤叨、东甸、白马口共8个村委会,57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

【人口与民族】2018年末,全乡共有4296户,14829人,其中农业人口14601人,占总人口的98.46%,少数民族人口12083人,占总人口的81.5%,农村劳动力10792人,外出务工人员5371人。全乡耕地面积16330亩(水田5960亩)。

【经济状况】2018年,全乡预计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9198万元,同比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9.6元,同比增长9.8%;完成招商引资6500万元,同比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14620万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全乡居民存款余额达1.69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县下达指标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