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武胜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武胜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宋朝,属太平镇。

明朝,属太平里。

清朝,属长乐里太平铺。

民国二年(1913年),设沿口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乡改镇。

1951年,析农村地区置沿口乡。

1953年6月,改城关镇。

1987年,沿口乡并入。

1992年,泰山、中滩、旧县3乡并入。

1994年,旧县乡析出。

2019年12月,撤销旧县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沿口镇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名城厢。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附城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中心镇。

1951年2月,析农村部分置中心乡。

1952年,中心乡改名民建乡。

1956年,中心镇并入民建乡。

1964年8月,析置中心镇。

1984年,民建乡并入中心镇。

1992年9月,秀观、农旺2乡并入。

1952年4月,析烈面乡场镇部分置烈面镇。

1956年2月,烈面镇并入烈面乡。

1985年4月,乡改镇。

1992年9月,西关、礼安、八一3乡并入。

1994年6月,礼安、八一2乡析出。

2019年12月,撤销八一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烈面镇管辖。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飞龙乡。

1966年11月,改名长征乡。

1971年,改名飞龙乡。

1985年4月,乡改镇。

1992年,长安乡并入。

1994年3月,长安乡析出。

2019年12月,撤销白坪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飞龙镇管辖。

清朝,属惠新里。

民国二年(1913年),设乐善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66年,更名团结公社。

1971年,改名乐善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85年,乡改镇。

1992年9月,普兴乡并入。

2019年12月,撤销龙庭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乐善镇管辖。

原名饭店场。

清朝,属德清里。

清末,改名万善场。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万善乡。

1985年,乡改镇。

1993年,农林乡并入。

1996年,农林乡析出。

2019年12月,撤销金光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万善镇管辖。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龙女寺,后兴场设乡。

清朝,属德清里。

1985年4月,乡改镇。

1992年,青岩乡并入。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月,析新场乡置三溪乡。

1952年5月,析三溪乡置观音乡。

1954年1月,析置合作乡。

1955年12月,观音、合作2乡并入三溪乡。

1992年9月,与鼓匠乡合并为三溪镇。

1994年6月,鼓匠乡析出。

明朝,属走马场。

民国二年(1913年),设走马乡。

1981年,更名赛马乡。

1992年,与建设乡合并为赛马镇。

2019年12月,撤销高石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赛马镇管辖。

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走马乡置半边乡。

1959年,更名胜利乡。

1992年,与桥亭乡合并为胜利镇。

北宋时期,属新民镇。

民国,设清平乡。

1953年,乡改镇。

1958年,镇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2年,与南溪乡合并为清平镇。

清朝,属恩永里。

民国二年(1913年),设街子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2年,与永胜乡合并为街子镇。

1994年,永胜乡析出。

2019年12月,撤销永胜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街子镇管辖。

明朝,设兴隆场。

清朝,属德清里。

民国二年(1913年),设万隆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2年9月,与新学乡合并为万隆镇。

1994年6月,新学乡析出。

2019年12月,撤销新学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万隆镇管辖。

1952年3月,设礼安乡,由岳池县划归武胜县。

1958年,乡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2年,并入烈面镇。

1994年,析置礼安镇。

清朝,名祝家场。

民国十六年(1927年),更名华封场。

1949年,设华封乡。

2001年11月,乡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