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在明嘉靖至清雍正年间,分属襄城县的里仁、纯孝、尚德3坊,后改称城厢。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区后属襄城县第一区管辖。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分属中山镇、明德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襄城解放。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建城关区。 1950年9月,改为城关镇。 1958年,更名八七公社。 1961年,复称城关镇。 1969年,更名八七镇。 1971年,复原名。 |
春秋时属郑。 秦属颍川郡。 西汉属颍阳县。 西晋属襄城县。 明、清属颍桥保。 1929年属第九区颍桥镇。 1932年属五区颍桥镇。 1941年属颍桥镇。 1948年属第四区。 1949年属颍桥区。 1956年属颍桥镇。 1958年属颍桥公社。 1961年属颍桥区。 1965年复属颍桥公社。 1966年更名东方红公社。 1971年复原名。 1984年设颍桥回族乡。 1985年撤乡设颍桥回族镇。 |
春秋时为氾地,属郑。 秦属襄城县,后因之。 明、清、民国初西部属尧城保,南部属灵泉保,余属梦陵保。 1932年属第二区。 1941年西部属茨沟镇,东南部属霍堰镇,余属蓦岭镇。 1948年书沙北县,同年11月撤销沙北县,属襄城县。 1949年属蓦岭区。 1958年成立蓦岭公社。 1966年更名上纲公社。 1971年复原名。 1980年改称麦岭公社。 1984年改为麦岭乡。 1995年撤乡置麦岭镇。 |
古为豫州域。 春秋为氾地,属郑。 秦属三川郡。 西汉属颍川郡颍阳县。 至西晋废颍阳县,属襄城县。 明、清属颍桥保。 1932年分属四区、五区。 1941年分属颍桥镇、化育乡、汾陈乡。 1948年属四区。 1949年属颍桥区。 1958年属颍桥公社。 1966年更名东方红公社。 1971年复原名。 1984年析设颍桥回族乡,余部更名为颍阳乡。 1994年撤乡设颍阳镇。 |
春秋时为“氾”地,属郑。 秦属襄城县。 明、清、民国初大部属房村保,高桥保、庾河保、阎寨保。 1932年属四区。 1941年属王洛镇。 1948年属三区。 1949年属王洛区。 1958年成立王洛公社。 1966年更名红卫公社,1971年复原名。 1984年公社改乡。 1994年撤乡设王洛镇。 |
春秋属郑。 秦属襄城县,历代因之。 清代镇境东部属姜店保,余属里仁保。 1932年属第三区。 1942年属紫云乡。 1948年属第二区。 1949年属李庄区。 1958年成立孙祠堂公社。 1966年更名建设公社。 1971年复原名。 1984年改为孙祠堂乡。 1998年撤乡设紫云镇。 |
古为豫州域。 春秋时为“氾”地,属郑。 秦属襄城县。 明、清分属灵树保、尧城保、庾河保。 1932年属四区,1941年属尧城乡。 1948年属第一区。 1949年属西北部王洛区,余属颍桥区。 1958年属关帝庙公社。 1961年撤销关帝庙公社,属颍桥区。 1965年复称关帝庙公社。 1966年更名红光公社。 1971年复原名。 1982年更名库庄公社。 1984年更名库庄乡。 2011年撤乡置库庄镇。 |
古为豫州域。 春秋为氾地,属郑。 秦属襄城县,历代因之。 明、清属班城保。 1932年属第三区。 1941年属胜利乡。 1948年属第二区。 1949年属李庄区。 1958年置山头店公社。 1969年更名跃进公社。 1971年复公社。 1984年改乡。 2012年撤乡设山头店镇。 |
春秋时属郑,称“氾”地。 秦属襄城县,历代因之。 明、清及民国初期,北部属房村保,南部属里仁保,余属高桥保。 1932年东南部属阳和镇,北、中部属第三区,西部属第四区。 1941年属高桥乡。 1948年属第六区。 1949年属王洛区。 1958年成立十里铺公社。 1969年曾名红星公社。 1971年复原名。 1984年改为十里铺乡。 2011年撤乡设十里铺镇。 |
春秋时属郑,称氾地。 秦属襄城县,历代因之。 明、清至民国北部属阎寨保、南部属庾河保。 1932年属四区。 1941年东部属汾陈乡,西部属王洛镇。 1948年东部属四区,西部属五区。 1949年东部属颍桥区,西部属王洛区。 1958年东部属颍桥公社,西部属王洛公社。 1965年析颍桥、王洛公社各部分成立汾陈公社。 1966年更名兴无公社。 1971年复原名。 1984年改称汾陈乡。 2017年撤乡设汾陈镇。 |
古为豫州域。 春秋时为氾城,属郑。 秦属襄城县。 北魏太和元年(477)属高阳县。 隋开皇初(581)属汝坟县。 唐贞观元年(627)复属襄城县。 明、清属姜店保,1932年属第三区。 1941年属湛阳乡。 1965年成立程庄公社。 1966年更名八一公社。 1970年划辛店南、辛店北、焦庄、程庄4个大队属平顶山市,遂易名姜店公社。 1982年因重名改称湛北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称湛北乡。 |
春秋时为氾城,属郑。 秦属襄城县,历代因之。 明、清及民国初,南部属留渡保,北部属湾里保,余属尧城保。 1932年东部、中部、南部属五区,北部属三区,西部属一区。 1941年东部、北部及南部分别属茨沟镇、蓦岭镇,西部、中部属明德镇。 1948年东部属沙北县二区,余属襄城县第一区(治在草寺),11月撤销沙北县,回归襄城县,1949年属茨沟区。 1958年成立茨沟公社。 1966年更名胜利公社。 1971年复原名。 1984年公社改乡,称茨沟乡,属襄城县。 2022年乡改街道,称茨沟街道,属襄城县。 |
古为豫州域。 春秋为氾地,属郑。 秦属襄城县,历代因之。 明、清属留渡保。 1932年属第二区。 1941年北部属蓦岭镇,南部属霍堰镇。 1948年属沙北县第二区,同年11月撤销沙北县,复属襄城县。 1949年属蓦岭区。 1958年北部属蓦岭公社,南部属霍堰公社。 1959年撤销霍堰公社。 1965年析姜庄、蓦岭两公社各部分成立丁营公社。 1966年更名前进公社。 1971年复称丁营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称丁营乡,属襄城县。 |
春秋时属郑,称氾地。 秦属襄城县,后因之。 明、清至民国初大部属灵泉保。 1932年属二区。 1941年属灵泉乡。 1948年属沙北县第二区。 1949年属襄城县蓦岭区。 1958年成立姜庄公社。 1966年更名太阳升公社。 1971年复姜庄公社。 1984年改为姜庄乡。 |
古为豫州域。 春秋时为“氾”地,属郑。 秦属襄城县。 后因之。 明、清东部属范湖保,西部属湾里保,北部属化行保,南部属梦陵保。 1932年大部属二区。 1941年属康封镇,北部属化育乡。 1948年属许西县,同年11月撤销许西县,仍属襄城县。 1949年属范湖区。 1958年改称范湖公社。 1966年更名东风公社。 1971年复原名。 1984年改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