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西畴县法斗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西畴县法斗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27年全县设20保时在此设保名法斗保。

1932年西畴县设5个区53个小乡镇时设乡名法斗乡。

1950~1951全县设四个区35个行政村时设名法斗行政村。

1952年设小乡时改名法斗乡。

1962年改名法斗公社。

1971年改名法斗生产大队。

1983年区乡体制改革改名法斗乡。

1987年改名法斗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改名法斗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

1932年全县设5区1镇53个乡镇时,设乡为脱皮树乡至1949年。

1950-1951年全县设35个行政村时,于今之马卡自然村设立并改名马卡行政村。

1952年全县设70个乡时改名马卡乡。

1962年全县设65个小公社时迁至南昌自然村设立并改名南昌公社。

1971年改名南昌生产大队。

1983年体制改革改迁至脱皮树自然村设小乡名脱皮树乡。

1987年体制改革改名脱皮树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改名脱皮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

1952年全县设70个小乡时设乡名新箐乡。

1962年全县设65个小公社时改名新箐公社。

1971年全县设69个生产大队时改名新箐生产大队。

1983年体制改革改名新箐乡。

1987年体制改革改名新箐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改名新箐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

1927年全县设20保时,设名董有保。

1932年全县设5区1镇53个乡镇时,设名董有乡。

1950-1951年全县35个行政村时设行政村名董有行政村。

1952年全县设70个乡时改名董有乡。

1962年全县设65个小公社时改名董有公社。

1971年全县设10个人民公社69个生产大队时,改名董有生产大队。

1983年体制改革改名董有乡。

1987年体制改革改名董有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改名董有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

1927年全县设20保时设名三元井保。

1932年全县设53个乡镇时设小乡名三元井乡。

1952年全县设70个小乡时设名三元井乡。

1962年全县设65个公社时设名三元井公社。

1971年改名三元井生产大队。

1983年体制改革改名三元井乡。

1987年改名三元井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改名三元井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

1952年全县设西洒、蚌谷、兴街、董马四个区70个小乡时,设小乡名坪寨乡。

1962年全县设65个小公社时改名坪寨公社。

1971年改名坪寨生产大队。

1983年体制改革改名坪寨乡。

1987年改名坪寨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改名坪寨村民委员会。

2006年5月撤坪寨乡划入法斗乡,地名沿用至今。

1932年全县设5区1镇53个乡镇时,设乡名石鹅乡至1949年。

1950-1951年全县设35个行政村时设行政村名石鹅行政村。

1952年全县设西洒、蚌谷、兴街、董马四个区70个小乡时,改名石鹅乡。

1962年全县设65个小公社时,改名石鹅公社。

1971年改名石鹅生产大队。

1983年体制改革改名石鹅乡。

1987年改名石鹅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改名石鹅村民委员会。

2006年5月,撤坪寨乡划入法斗乡,地名沿用至今。

1952年全县设70个小乡时设名小湾乡。

1962年全县设65个小公社时改名小湾公社。

1971年全县设69个生产大队时改名小湾生产大队。

1983年体制改革改名小湾乡。

1987年体制改革改名小湾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改名小湾村民委员会。

2006年5月,小湾村民委员会划入法斗乡,地名沿用至今。

1952年设置为小乡名老寨乡。

1958年西畴、麻栗坡两县合并,改名老寨管理区。

1971年全县设69个生产大队时,改名老寨生产大队。

1983年体制改革改名老寨乡。

1987年体制改革改名老寨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改名老寨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