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岳口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岳口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据《青华永定十方碑记》载,该寺最后一次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主持修缮为仁缘和尚,辛苦募化十余载,殿宇才次第落成。青华寺与汉阳归元寺、沙市章化寺齐名,向系传戒禅林,庙基十余亩,加前后敞地共30余亩,主体建筑为三层歇山宫殿,四周平房。山门上镌刻“青华禅林”四字,两旁巨大石狮,门外古柳浓荫,荷塘环绕,鸟语梵钟,恬静清幽。每层大殿均宽15米,深13米,进内一层为“天王殿”,飞檐斗拱,气势雄伟,中供韦陀佛贴金塑像,两旁四大金刚。二层为“大雄宝殿”,重檐斗拱,殿宇巍峨,中为如来佛金身座像,高3米左右,上身裸出,手掌朝天,左右环列十八罗汉,性格各其,栩栩如生。后屋为大禅堂,首座执事,闭目默语;10余名沙弥盘列整齐,坐禅诵经,殿左侧为客堂、“百子堂”,塔院右侧为方丈堂、卧室、厨房、餐厅,殿后莲座上供有贴金观世音塑像。每年春季,方圆百里来烧香游庙者络绎不绝,远近寺庙和尚均在此受戒。因这座古庙建于此地而得名。
以该社区内的一座古桥名称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综合命名。传说古代荷花潭往东南有一景点名“北鉴湖池”,相连处有一座古桥,逢有观赏贵人经过此桥,都有侍从保镖,百姓称为“保安桥”。
自明、清以来,岳镇庙宇盛兴,梵宫宝殿、禅林古刹、楼阁塔亭遍布堤街上下,从陈家巷上坡(旧时叫官码头)起,下至庙巷街上坡熊氏码头(今鸿鑫码头)止,为岳口原闹市街道之一。此地多有寺庙道观,园林古迹,人们称为庙巷子,简称庙巷。
“怀坡”指当地怀姓人家居住的地方。传说,明朝成化六年,有怀、景、金、李、龚、王、陈、刘、孟、张十姓居民在此定居,因汉江堤下坡处为怀姓人家居住,故得名怀家坡。
古时,此地过牛蹄支河有座木桥,因习姓人家居多沿牛蹄支河居住而得名。
清代,因位于岳口与横林两镇之间的交通要道,常有过往客商在此歇脚。有潘姓人家在此开店,后发展有花行、杂粮店、杂货铺、豆腐馆、肉案、鱼庄等多家商铺的小集市,“潘店”由此而得名。
明末清初,靠牛蹄支河最早有邓姓人家对排居住在此,只有一条小巷,故得名邓巷。
“五星”指五星红旗,在此含义指新中国成立初期,五星红旗象征着革命胜利,永远飘扬,故得名。
古牛蹄支河由汉江往东南流经此地,当地古名叫谭李兴场。原因谭、李二姓人家最先在此居住,做小本生意,后发展成小集镇。明隆庆年间,两粤总督兼吏部尚书周嘉谟(字明卿,号敬松,别号清澄居士,天门干驿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一本奏九河”,牛蹄支河北通县河被截流。从此,谭李兴场更名为截河。
“龚新垸”据《天门县志》载:清代,岳口二衙所辖下白湖村下二里(古称永丰),有“上牛蹄”、“下牛蹄”、“龚新垸”,位于牛蹄支河入口处“上牛蹄”,故得名。
明朝时期有条古河名叫牛蹄支河在孙家台处设有渡船口,故得名横堤渡。
清代此地有一座寺庙叫“天竺寺”,因此得名。
因黄姓人家占大多数,解放前又曾居住在汉江滩上,故得名。
因围绕荷花潭居住,占地面积达300多亩,故得名。
建国初在杨李家台湾门前,潭湖出水沟与新钱台渠进水沟相交,修建了一座渡槽桥,因此得名“杨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