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余庆县白泥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余庆县白泥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白泥镇管辖。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由上里乡、桥寨乡、下里乡、草坪乡合并而成红旗人民公社,同时建立明星大队,属红旗人民公社管辖。

1959年湄潭、凤冈比、余庆三县合一,白泥区改为余庆公社,红旗改为红旗管理区,属红旗管辖区管辖。

1961年恢复余庆县建制,恢复红旗公社,属红旗公社管辖。

1992年7月“撤并建”时,全县设9镇1乡,撤销明星乡,设明星管理区,属明星管辖区管辖。

2001年撤区并村时,将明星、长坪、大岭3村合并为明星村。

2003年明星村改为明星社区,属白泥镇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余庆设四个区13个乡(镇),下里属第一区白泥镇管辖。

1950年余庆县设5区13个乡(镇),下里属第一区城关镇管辖。

1953年调整乡(镇)建制,建立下里乡。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以上里、下里、城关、桥寨4个乡镇并建红旗人民公社,下里乡改为下里大队,属红旗公社管辖。

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时,明星公社改为明星乡,属明星乡管辖。

1992年7月“撤并建”时,全县设9镇1乡,撤销明星乡,建明星管理区,属明星管理区管辖。

2001年撤区并村时,将平井村、下里村、白米村合并为下里村,属白泥镇管辖。

2016年,下里村改为下里社区,属白泥镇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成立满溪乡,辖瓦厂、陆家寨、坳上、泥山、农林、民同、杨武寨、大龙、桥头九个保。

1950年10月建立满溪农会,下辖九个保更名为九个村。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满溪管理区。

1961年撤区划社,满溪改为公社,下辖满溪、新寨、民同、柏杨、大龙5个管理区。

1963年划小公社时,新寨、大龙、民同划出满溪建立公社,满溪人民公社只辖先进、和平、白米三个大队。

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时,建立满溪乡,下辖先进、白米、和平3个村;属白泥区管辖。

1992年“撤并建”时,全县设9镇1乡,撤销满溪乡,改为满溪管理区。

2001年撤区并村时,撤销满溪管理区,将先进、和平2村合并为满溪村,属白泥镇管辖至今。

大龙在民国时期是一个乡,下辖七、八、九保。

1949年改为七、八、九村。

1953年建乡时,七村划为柏杨乡,八、九两村合并为大龙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大龙管理区。

1960年又将柏杨管理区和大龙管理区合并为大龙管理区。

1962年划小公社,又把大龙管理区改为大龙公社。

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时,建立大龙乡,下辖明光、黄泥、三爱、柏杨4个村。

1992年“撤并建”时,全县设9镇1乡。

大龙乡改为大龙管理区。

2001年撤区并村时,撤销大龙管理区,将明光、黄泥、三爱、柏杨4村合并为大龙村,属白泥镇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属满溪乡第六保。

1949年底解放后,为满溪大乡的第六村。

1953年划为小乡设立民同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民同管理区。

1963年划小社时改为民同人民公社。

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时,建立民同乡,属白泥区管辖。

1992年“撤并建”时,全县设9镇1乡,撤销民同乡,建立民同管理区。

2001年撤区并村时,将健康、农林、勤丰3村合并为民同村,属白泥镇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属满溪乡管辖。

1950年10月建立农会,原满溪乡九个保更为九个村,为第四村。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新寨管理区。

1963年撤区划社,新寨改为新寨人民公社,下辖泥山、三羊2个大队。

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时,建立新寨乡,下辖泥山、三羊2个村,属白泥区管辖。

1992年7月“撤并建”时,全县设9镇1乡,撤销新寨乡,建新寨管理区。

2001年撤区并村时,泥山、三羊2村合并为新寨村,属白泥镇管辖至今。

1958年,天堂大队和金星大队属于红旗公社管辖。

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时,天堂大队、金星大队分别改为天堂村和金星村,属明星乡管辖。

1992年撤区并村时,天堂村和金星村属明星管辖区管辖。

2001年4月,原上里村、天堂村、金星合并为上里村,属白泥镇管辖。

2003年上里村改为上里社区,属白泥镇管辖。

2015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成立子营街道),原金星、天堂重新组合成团结村,属白泥镇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属小腮乡管辖,解放后仍属小腮乡管辖。

1956年小腮成立初级社,同时成立春景大队,春景大队属小腮公社管辖。

1958年中关、小腮、哨溪并建红星人民公社,建立小腮管理区,春景大队属小腮管理区管辖。

1963年恢复小腮人民公社。

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时,恢复小腮乡,春景大队改为春景村,属小腮乡管辖。

1992年“撤并建”时,全县设9镇1乡,成立小腮镇,设小腮管理区,属小腮管辖区管辖。

2001年撤区并村时,将原小腮管理区的春景、卜水、和风3村合并为春景村,属小腮镇管辖。

2015年小腮镇和白泥镇合并建立白泥镇,属白泥镇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属小腮乡管辖。

解放后仍属小腮乡管辖。

1956年小腮成立初级社,同时成立迎春大队,属小腮公社管辖。

1958年9月,中关、小腮、哨溪并建红星人民公社,建立小腮管理区,迎春大队属小腮管理区管辖。

1963年恢复小腮人民公社建制。

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时,恢复小腮乡,迎春大队改为迎春村,属小腮乡管辖。

1992年“撤并建”时,全县设9镇1乡,建立小腮镇,下设小腮管理区,属小腮管辖区管辖。

2001年撤区并村时,撤销小腮管理区,将迎春、交元、茶元3村合并为迎春村,属小腮镇管辖。

2015年小腮镇和白泥镇合并建立白泥镇,属白泥镇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属白泥镇管辖。

1953年建小乡时,划归中关乡管辖。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魁龙大队,属中关公社管辖。

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时,魁龙大队改为魁龙村,属中关乡管辖。

2001年撤区并村时,将原中关管理区的魁龙、关庄两村合并为魁龙村,属小腮镇管辖。

2015年小腮镇和白泥镇合并建立白泥镇,属白泥镇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属小腮乡管辖。

1953年调整建制设为中关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哨溪、小腮、中关合并建立红星公社。

同年10月,红星公社与白泥合建为余庆公社,中关改为管理区。

1962年又与小腮,哨溪合并为小腮公社。

1963年中关才单独建立中关公社。

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时,又改为中关乡。

1992年“撤并建”时,全县设9镇1乡,撤销原白泥区的小腮乡、中关乡、哨溪乡、合并建立小腮镇,设中关管理区。

2001年撤区并村时,撤销中关管理区,将中关村和断尖村合并为中关村,属小腮镇管辖。

2015年小腮镇和白泥镇合并建立白泥镇,属白泥镇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属小腮乡管辖。

1953年调整建制设立中关乡时,属中关乡管辖。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桂花大队,属中关公社管辖。

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时,桂花大队改为桂花村,属中关乡管辖。

1992年“撤并建”时,全县设9镇1乡,成立小腮镇,下设中关管理区,属中关管辖区管辖。

2001年撤区并村时,将桂花、两河、榨溪3村合并为桂花村,属小腮镇管辖。

2015年小腮镇和白泥镇合并建立白泥镇,属白泥镇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哨溪叫叟溪,属小腮乡第七保。

解放初属小腮乡第七村,1953年设为哨溪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哨溪、小腮、中关合并建立红星公社,同年10月与白泥合建为余庆公社,哨溪改为管理区。

1961年哨溪与大龙合并,叫大龙公社。

1962年又与小腮,中关合并为小腮公社。

1963年哨溪单独建立哨溪公社。

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时,建立哨溪乡,属白泥区管辖。

哨溪乡下辖大屯、元塘、河滨3个村。

1992年”撤并建”时,全县设9镇1乡,建立小腮镇,哨溪乡改为哨溪管理区,属小腮镇管辖。

2001年撤区并村时,撤销哨溪管理区,将元塘、大屯、河滨3村合并为哨溪村,属小腮镇管辖。

2015年,小腮镇和白泥镇合并建立白泥镇,属白泥镇管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