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枣阳市北城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枣阳市北城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3年以前,东园称为东园乡。

1958年命名联中大队。

1962年改为东园大队。

1984年底,东园大队更名为东园村村民委员会。

2000年7月1日,市政府以枣政函[2000]55号文件批复撤销东园村委会,设立东园居委会。

2002年10月10日市政府以枣政函[2002]23号文件批复将东园居委会改建成东园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1956年南园成立初级社,1957年3月由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并将东南街、东红两个小初级社划分过来合并为远景高级公社,归城关镇管辖。

下辖9个生产小组。

1958年春,南园由高级社转为人民公社,成立远景大队。

1961年由远景大队改为南园大队,辖区8个生产队。

1984年底,南园大队改为南园村民委员会,辖8个村民小组,属城关镇管理。

1987年7月撤县建市,城关镇分家,南园村划归北城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1年1月南园村民委员会改为南园居民委员会。

2002年10月由南园居民委员会改建成南园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1947年,农历冬月初六解放,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新光社有五个队。

1956年成立新联社有三个队。

1957年二社合并为高级社--新光社。

1958年成立环城人民公社为柿子园大队,1959年环城、城关分家又划归城关镇营。

1962年改为北关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仍属城关镇营。

1984年底更名为北关村民委员会,辖9个村民小组,仍属城关镇管理。

1987年7月撤县建市城关镇分家设立北城街道办事处,北关村划归北城管辖。

2001年1月撤销北关村民委员会,设立北关居民委员会,2002年10月将北关居民委员会改建成北关社区居民委员会。

解放初期,北园行政建制为北园乡,管辖当时二十余个大小自然庄。

1955年,北园乡撤销,成立新丰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6年,北园规划城关镇,其它村庄划入环城、鹿头管辖。

1958年,顺城划入北园建制。

1960年,新丰高级农业合作社改称为北园大队,下辖3个小队。

1961年,顺城又从北园分离出去。

1984年,8月改称北园村民委员会。

2002年,根据上级“村改居”文件精神,又更名为北园社区居民委员会。

1949年8月18日城关区正式成立下设书院街、小北街、东关街、东南街、西关街、大北街、大西街、北关街等八条街。

1952年成立东南街居民委员会;1954年秋,八条街合并成四条街,既大北街、书院街、西南街、东南街,统称政府街。

1956年7月西南街下设西南街、东南街和西园、南园两个大队改称居民委员会。

1959年重新组建城关镇,下设东南街。

1975年7月撤区并社时,下设东南街街道居委会。

1984年体制改革,此地设为东南街居民委员会。

2002年10月居民委员会全部改建为社区居委会。

民国三十六年(1947)农历冬月初六城关镇解放,称枣阳县第一渠。

1949年8月18日城关区正式成立,下设书院街、小北街、东关街、东南街、西关街(现西南街)、大西街、大北街、北关街等8条街。

1952年初期设置成立西南街居民委员会,1954年秋,8条街合并为4条街,即大北街、书院街、西南街、东南街,统称街政府。

1956年7月,西南街(包括西南街、东南街和西园、南园两个大队)改称居民委员会。

1984年7月组建城关镇,下设南城、北城街道办事处。

北城办事处下辖东园、西园、南园、北园、顺城、北关、靳庄7个村民委员会和东南街、东北街、西南街、西北街4个居民委员会。

1996年6月北城办事处下辖东园、南园、北关、北园、顺城5个村委会和东南街、东北街、西南街、西北街4个居民委员会。

2002年10月,5个委员会和4个居委会全部改建为社区居委会。

1949年成立街政府时,以主管东北方向的街道命名为东北街政府。

1961年又改名为东北街居委会。

1984年体制改革,此地改为东北街社区,隶属北城街道。

2002年改名为东北街社区居委会。

1959年重新组建城关镇时,又设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条行政街。

1984年3月城关镇分一分为二,设立南城、北城街道办事处。

北城办事处下辖东园、西园、南园、北园、顺城、北关、靳庄7个村民委员会和东南街、东北街、西南街、西北街4个居民委员会。

1996年6月北城办事处下辖东园、南园、北园、顺城、北关、5个村委会。

2002年10月4个居委会全部改建为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