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泸州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泸州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江阳区隶属泸州市,历史悠久。

早在两千多年前,夏商时属梁州之域。

周代属巴国辖地。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

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置江阳郡。

西晋仍置江阳郡。

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粱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建置泸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置为泸州,三年(620)置总管府,四年(621)升为都督府。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升本路安抚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元35年。

元属重庆路。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直隶四川布政使司。

清嘉庆七年(1802)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1950年成立泸州市,先后隶属于川南行署、隆昌专区、泸州专区管辖。

1960年7月14日撤销泸州专区,泸州市划归宜宾专区管辖。

1983年3月3日,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泸州市。

同年5月将原宜宾专区泸州市改为泸州市市中区,划归省辖泸州市管辖。

1996年1月26日,将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泸州市江阳区。

春秋战国时期属巴国地。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秦灭巴国,置巴郡,属巴郡辖地。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置江阳县,属巴郡江阳县。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设犍为郡,属犍为郡江阳县。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益州牧刘璋分犍为郡设江阳郡(治今泸州)。

东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属江阳郡汉安县。

南宋朝置东江阳郡于汉安城。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汉安为江安,纳溪地属泸州江安县。

唐武德元年(618),改泸州郡为泸州。

北宋皇祐三年(1051),于纳水入长江处置纳溪军寨,属梓州路泸州江安县。

南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升纳溪寨为县。

元属四川行省川南道宣府司重庆路泸州。

明属四川行省泸州直隶州。

清顺治二年(1645),属四川省泸州直辖州。

光绪三十四年(1908),属下川南道泸州直隶州。

1912年,属四川省泸州军政府。

1913年,属下川南道。

1949年12月,纳溪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2年4月,改隆昌专署。

1953年初,撤销行署,成立四川省,属四川省泸州专区。

1960年,改属四川省宜宾专区。

1983年6月,泸州市改省直辖市,纳溪县划归泸州市管辖。

1996年7月1日,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

1995年12月24日,设立泸州市龙马潭区。

1996年7月1日,龙马潭区机关对外挂牌办公。

1996年9月29日,第一届区人民政府产生。

2003年,区政府驻地由小市新街子74号迁至莲花池街道龙马大道三段77号。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置江阳县。

后升为江阳郡,开郡县同治始。

南朝梁大同年间置泸州。

隋大业元年(605),江阳县改名泸川县。

元至元二十年(1283),撤销泸川县,开辖地由泸州通管之始。

明洪武六年(1373),泸州升直隶州。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称川南永宁道为下川南道,县境属四川省下川南道泸州直隶州。

1912年,泸州直隶四川军政府。

1913年,改置泸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

1914年,下川南道改称永宁道,泸县属永宁道。

1950年7月,泸县分置市县,划泸县城区及部分郊区设置泸州市,自此泸县有县无城。

1960年7月1日,泸县属宜宾专区专署管辖。

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省辖市,实行市带县新体制,自此泸县隶属泸州市管辖至今。

1995年12月24日,泸县政府由原市中区小市镇新街子迁至福集镇。

2006年3月17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泸县部分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辖19个镇。

2014年,泸县辖19个镇、1个街道。

周属巴国,秦隶巴郡。

汉元鼎二年(前115),合江建县,名符县,治安乐水会,隶益州犍为郡。

新朝改符县为符信县,隶西顺郡。

东汉建武间改符信县为符节县。

建安十八年(213),之前隶犍为郡,之后隶江阳郡。

西晋泰始间复名符县,隶江阳郡。

东晋永和三年(347),符县改名安乐县,隶益州东江阳郡。

北周保定四年(564),取长江与赤水河在县城合流之义,定名合江县,隶泸州江阳郡。

隋大业三年(607),改泸州为泸川郡,隶泸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泸川郡为泸州。

五代十国时期仍隶剑南道泸州。

北宋乾德三年(965),隶西川路泸州。

南宋景定三年(1262),改泸州为江安州,合江隶潼川府路江安州。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隶四川南道宣慰司重庆路泸州。

明洪武四年(1371),隶四川行中书省泸州直隶州。

清康熙元年(1622),隶四川省泸州直隶州。

1912年,隶四川省泸州。

1950年至1968年,合江先后隶属川南行政公署泸县专区、隆昌专区、泸州专区、宜宾专区。

1983年6月,设省辖泸州市,合江县隶属泸州市。

唐元和元年(806),置羁縻蔺州。

宋乾德二年(964),废州,地分属合江、江安2县。

元至元二十年(1283),置西南番总管府。

至正中改永宁路宣抚司,为府、路治。

元末置永宁镇边都元帅府。

明洪武四年(1371)改为永宁安抚司。

清雍正八年(1730),设叙永厅。

乾隆元年(1736),升直隶厅。

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永宁直隶州,属泸州。

1913年,改置叙永县。

1935年,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泸县专区。

1953年,属泸州专区。

1960年,并入宜宾专区。

1985年,划属泸州市。

秦属巴郡。

汉建元六年(前135),开“西南夷”,县地属犍为郡。

三国、两晋时,隶于江阳郡。

隋大业三年(607),属泸州郡合江县辖地。

唐元和元年(806)置羁縻蔺州。

宋乾德二年(964)废州,地入合江县。

元属永宁路。

明为永宁宣抚司辖地。

清雍正九年(1731)设古蔺巡检司,隶叙永厅。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永宁县移治于此,翌年更名古蔺县,以古为蔺州地得名,属永宁州。

1914年隶永宁道。

1935年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川南行政区泸县专员公署。

1952年属四川省隆昌专员公署。

1960年并入宜宾专区。

1985年,省辖泸州市成立,属泸州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