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竹山县溢水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竹山县溢水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双堰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东星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朱家塆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朱家塆村;2004年东岭村合并到朱家塆村;一直沿用至今。

燕子山村原为溢水街大队所辖,1975年撤区并社后建立燕子山桑蚕场;1984年撤社建区时改为燕子山村,2001年由桑溢沟村合并到燕子山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中塆村、西塆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由中塆和西沟二村组成红庙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爱国大队,1976年改为东红大队,1981年1月23日行政发10号文通知改称五房沟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五房沟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四季沟村合并到五房沟村,一直沿用至今。

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称爱华和爱新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分别称爱华和爱新大队,1963年合并为爱华大队,1976年改为东梅大队,1981年竹政发10号文通知更名为下腰店大队,1984年前为下腰店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改称下腰店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桦梨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庙湾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东建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何家湾大队,1984年撤设建区时设立何家湾村,2001年花屋村、冷家坪村合并到何家湾村,一直沿用至今。

(花屋村:1949年为铺沟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红堰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东联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花屋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设立花屋村;冷家坪村:1949年为平安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东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东坪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冷家坪大队,1984年撤设建区时设立冷家坪村)。

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东安、东迎、东青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东安大队,1981年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枧沟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涧沟村,2001蔡家沟村合并到涧沟村,一直沿用至今。

1955年农业合作化为东川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东川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设立东川村,一直沿用至今。

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双桥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东桥大队,1981年竹政发10号更名为小东川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为小东川村,一直沿用至今。

1955年农业合作社时代时为红明、红原、红柳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代,四社并为红明大队;1981年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鹰岩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设立为鹰岩村,一直沿用至今。

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红光、红富、红云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合并为红光大队,1981年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三圣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设立三圣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团结村、力量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红星、红庙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并为红星大队,1981年行政发10号文更名为邵家沟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邵家沟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赵家坡村与邵家沟村合并为邵家沟村,一直沿用至今。

1955年为红旗、红升、红岭、红建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四社并为红旗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陈家铺大队,1984年撤设建区时设立陈家铺村,2001年柏家沟村合并到陈家铺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双河村和太山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青吉、青山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两社合并为青吉大队,1981年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庙梁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庙梁村,2001年青坪村合并到庙梁村,一直沿用至今。

(青坪村:在1949年为黑龙村,1955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太平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青坪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青坪村,2001年合并到庙梁村)。

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称天桥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天桥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属天桥村,2001年天池村、尤闫沟村合并到天桥村,一直沿用至今。

杨家坝村在1949年为朝阳村,1955年时农业合作化时为向阳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青华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改为杨家坝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杨家坝村,2001年松树咀村、邓家寺村和青坪村一个组合并到杨家坝村,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