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诸暨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诸暨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据传原名“排头”,源出田赋排年制度。《福惠全书》云“十甲轮充值年当差者,谓之排年。”“排头”即指此地为收缴田赋排年之首,下以年计,今附近仍有九年等村名。南宋时,周姓祖先从河南迁此定居,以姓氏得名周家村,因居住牌头集镇周边,1966年改为牌头村。以驻地村得名。 [详细]
  高城头村相距1公里的西北面有两座山。一座叫寺山湾后山,一座叫唐仁后山,每座山各有三个山峰(亦称六峰),远眺两山形同,故名同山。 [详细]
  明时,叫“安天村”后改“安天畈”,后人口浙增,在安天村下新建村宅,名“安下村”后逐浙形成集镇,嗣后又把“下”改为“华”,称安华。以驻地安华村得名。 [详细]
  据清光绪《诸暨县志》卷六:“璜山,山在狮子山下,有坟思庵,宋黄杞庐墓处。山形如璜,故名”。原名横山,相传南宋抗金将领黄叔温在襄阳之战中阵亡,其子扶父柩归葬于开化乡狮子山下,并筑一小山,山环如璜,故名璜山。后黄氏子孙为纪念先祖,遂把横山改为璜山。 [详细]
  其地原处东阳市西岘山大岭之北。因地理位置得名“岭北”。 [详细]
  据传,唐贞观中千岁禅师于此凿岩建寺,有泉从岩中涌出,味甘若醴,故名其寺曰醴泉院。泉汇成溪,号曰醴水,地处其岸,遂称醴浦。光绪《诸暨县志》称澧浦镇,建国后改今名。 [详细]
  境内有风景名山东白山,陈蔡水库又名东白湖。镇名由此而得。 [详细]
  1924年改小东乡为东和乡。寓位于县境之东,希冀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定名东和。 [详细]
  秦置始设诸暨县,1989年设市;因界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名;另说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定名诸暨,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市沿县名,越语地名,诸意为主、王,暨为蝌蚪,即蛙主或蝌蚪之王,得名于古越人的部落名称。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