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安定区香泉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安定区香泉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香泉以水味甘冽清香而名。金代已有香泉之名,源头建有庙宇。恽应翼《万历新修安定县志•祠庙》载:“九天圣母庙,在县治西六十里,其地有香泉,盖祈雨之神也。金至顺二年(1331年)建”。万历十五年张嘉孚撰《安定县志》云:“香泉峪在县治西五十里,其峪出泉甚甘,亦山水佳处也”。明湖南益阳人、监察御史刘宪咏《香泉龙湫》诗:“一勺灵湫净好看,香泉何处渺云端。我来欲唤潜龙起,洗却江山六月干”。
陈家屲,曾经书名陈家洼,两山中间有一道河,故用“洼”字,本村有一座山叫陈家山,山的走向形如屲,后因河道干枯,故用“屲”字,山上居住着的人全姓陈,村部坐落在整山接近山地的阳面,现在的阳洼庄,陈家分散在各社,故取名陈家屲。
据调查,在公元1600-1700年间,我村来了不同地方的游民,如:现今河南省、四川省、甘谷县、五山县,发现青青的山岗上绿幽幽的一片,小溪清澈见底,风景优美,故名。
双庙村,1945年在泉沟建有一座大庄院,村民将其庄院分成两部分分别建设两个庙,自从建设了这两个庙,没有发生天灾,村民生活丰顺,因此得名双庙大队,1956年三大改造后改名为双庙村村民委员会。
属于山区,林木茂盛,风景优美,故而得名花屏。
马莲,本村山间开满了一种名为马莲花的草,故取名马莲。
起初李家居多,地理位置较为平坦,故名。
古称营里头,遗址在今西寨中心小学东北百余米处川原地带。堡寨面积十多亩,有四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平整为耕地。明代安定县志不见载其名。清顺治初年,米喇印领导的回民起义军以内官营为指挥部,这里是进取渭源的古道必经地。官府或筑堡屯军拦击义军并防守之。因在城区西南近40里建寨,故以西寨相称。
东寨,东寨村和西寨村中间有条河道,河两边都是村名集中居住区,河以西称为西寨,河以东称为东寨,负责本村的村务管理和自治管理,故而得名东寨村村民委员会。
按地理位置,在坟湾山和大湾山有个豁口,故而得名关门口村。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杨员外,托梦建杨戬庙,山中有一池沟,一年四季流水,传说此池沟为杨戬饮马池,故命名为池沟村。
仓沟村,曾经书名仓沟村,其辖区山清水秀,两沟草木丛生,仓翠,故名。
清朝末年(公元1102-1106年)因为战乱、饥荒,四处逃荒者开始在此居住。始称天平窑,后改名后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