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处东门外,故名东关。民国36年(1947年)改成东关村。 [详细] |
因地处西门外,故名西关。 [详细] |
晋时,因地处南门外,称南关。明永乐二年(1404年),窦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占产立庄,遂改称窦家庄。民国36年(1947年)改称南关村。 [详细] |
晋时,因地处城内十字街东,名东街。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在此定居,因该街有一兴聚贤人的文庙(孔孟庙),故改称兴贤铺。民国36年(1947年)改称兴贤村。 [详细] |
因地处北门外,故名北关。 [详细] |
晋时,因地处城内十字街北,称北街。明永乐五年(1407年),刘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定居,因附近有孝感圣姑庙,遂称孝感街。民国36年(1947年)里仁铺的一半与孝感街合并,称孝仁村。 [详细] |
晋时,因地处城内十字街西称西街。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在此定居,改称里仁铺。民国36年(1947年)以街心为界重新划村,街心以南与政平、宣化合并称政宣里,后简称政宣。 [详细] |
晋时,因地处城内十字街南,称南街。明永乐二年(1404年),因位于县衙的前边,故改名县前。 [详细] |
明永乐二年(1404年),宗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处占产立庄,以姓氏得名宗家庄。民国26年(1937年)与彭家庄合并为维新村。民国34年(1945年)分开仍称宗家庄。现称宗庄。 [详细] |
相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彭氏家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占产立庄,遂以姓氏得名彭家庄。民国26年(1937年)与宗家庄合并为维新村。民国34年(1945年)分开仍称彭家庄。现简称彭庄。 [详细] |
相传,数百年前,土著人严氏在此定居,以姓氏得名严疃。疃(tuǎn),即指村庄,屯。 [详细] |
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姓氏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地定居,遂冠以姓氏取名王家庄。1949年简称王庄。后为区别相同村名,此村在安平城西,以方位命名,称西王庄。 [详细] |
据古墓志记载,该村在隋时称仁义里。另据传该村曾叫许尤村。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洪洞县移民迁至此处定居,因该村地势低洼,每逢雨季积水成河,遂改称河漕村。 [详细] |
相传,滹沱河在此经过,因河的上下游地势较高,占地低洼,到此常汇合成旋涡,遂得名会涡。后因人口繁衍,村域扩大,于1910年分村,以寺为界,该村地处大寺以西,故名西会涡。 [详细] |
早年滹沱河流经此地,因该村上下游地势较高,经常形成旋涡,故名会涡。1910年分村时,以大寺为界,因此村座落在大寺以南,遂名南会涡。后以姓氏称闫会涡。1938年,中共安平县地下党组织用“新政”二字为联络暗号。于1945年更名为新政村。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