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安州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安州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属西乡二甲。

宣统二年(1910年),属桑枣镇。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安州区第四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桑枣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设桑枣乡。

1952年,析茶坪河北部诸村置梓潼乡,析场镇和西南诸村置桑枣乡。

1958年,并入城关公社。

1959年,析置桑枣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1985年1月,桑枣、大竹2乡合并为桑枣镇。

2016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安州区,设立绵阳市安州区,以原安州区的行政区域为安州区的行政区域,桑枣镇改属安州区。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绵阳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晓坝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桑枣镇管辖。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为益昌县治所,县址设今联丰村境内观斗山。

唐调露年间,朝廷命花衡芝将军到此平叛。

永淳元年(682年),县址由安昌东岸(今联丰村“观斗山”)迁驻安昌河西岸,益昌县更名西昌县,驻江西馆,花衡芝即受封为西昌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拆县建镇,设西昌镇,属龙安县(今安县)。

1958年,与文星、黄土、界牌、先林等乡合并为红旗公社。

1984年11月,文星、先林2公社合并为花荄镇。

2016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安县,设立绵阳市安州区,以原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安州区的行政区域,花荄镇改属安州区。

2019年1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兴仁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花荄镇管辖。

清嘉庆七年(1802年),设递铺,名二字铺。

1950年3月,设黄土乡。

1953年4月,撤黄土乡,析街场置黄土镇,析东鱼等15村置顺义乡,析红岩等12村置盐井乡。

1956年10月,黄土镇并入顺义乡。

同年11月,顺义乡更名黄土乡。

1958年6月,盐井乡并入黄土乡。

1959年4月,析花菱公社置黄土公社。

1960年7月,析黄土公社置盐井公社。

1960年7月,析黄土公社7大队置盐井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1985年1月,黄土、盐井2乡合并为黄土镇,驻黄土街场。

2011年9月,由原大南街108号迁驻荣通干道。

2016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安州区,设立绵阳市安州区,以原安州区的行政区域为安州区的行政区域,黄土镇改属安州区。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绵阳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乐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土镇管辖。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析涪县置西浦县,后魏恭帝移平川县于此。

隋唐年间,属神泉县。

宋置石城镇,属神泉县,在今安州区南塔水区境。

元置场,属安州。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建场,即以桥名。

后桥被冲圯,遂一修为二,上即今瓮河桥,下即今马家桥。

清后期,塔水桥属安州区、彰明两县分管,以中栅子为界。

上街为彰明县所管叫兴隆场,下街为安州区所管叫三合场。

民初上街为龙安场,下街为安州区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彰明县兴隆场(龙安场)划归安州区,名塔水桥(场)。

1949年,设塔水、兴隆2乡。

1952年,析农村部分置塔水、兴隆2乡,析街道部分置兴塔镇。

1956年,兴隆乡并入塔水乡。

1957年,析置兴隆乡。

1958年10月,2乡1镇合并为塔水公社。

1963年,分为塔水、兴隆2公社和兴塔镇。

1966年,塔水公社更名前锋公社,兴塔镇更名新华镇。

1967年,前锋公社更名塔水公社,新华镇更名兴塔镇。

1981年,更名白塔公社。

1984年9月,塔水、白塔2乡并入兴塔镇。

1986年,更名塔水镇。

2016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安州区,设立绵阳市安州区,以原安州区的行政区域为安州区的行政区域,塔水镇改属安州区。

2019年1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清泉镇和宝林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塔水镇管辖。

清光绪十年(1884年),属西乡六甲。

宣统二年(1910年),属第六乡。

1953年,将秀水乡一分为三,场区为秀水镇,析东北部村置顺河乡,析西南部村置路平乡。

1958年10月,秀水镇与路平、顺河、汉昌、雎水、沸水合并为秀水公社。

1963年,公社改镇。

1984年12月,路平、顺河、汉昌并入。

2016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安州区,设立绵阳市安州区,以原安州区的行政区域为安州区的行政区域,秀水镇改属安州区。

宋,设庚除镇;后更名石碑镇。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设河坝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河清乡。

1950年1月,属第四区。

1952年,设河清镇、白溪乡。

1953年,析白溪乡3村与雎水部分村置迎新乡。

1958年8月,河清镇与白溪、永兴2乡合并为河清乡;同年10月,乡改公社。

1959年3月,析置永兴公社。

1960年,撤迎新乡,原白溪乡3村划归河清公社。

1962年,将场镇与农村分开,设河清镇,辖6居民委员会;农村五星、马灵、月峰、皇觉、卧龙5大队与雎水的大队合并为红旗公社,剩下的8大队合并为白溪公社。

1966年8月,白溪公社更名光辉公社;同年10月,更名白溪公社。

1981年1月,白溪公社改乡。

1985年1月,白溪乡并入河清镇。

1989年,迎新乡析出。

2016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安州区,设立绵阳市安州区,以原安州区的行政区域为安州区的行政区域,河清镇改属安州区。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绵阳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永河镇和迎新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河清镇管辖。

清初,设递铺。

顺治年间,属安州区东乡界牌场(四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界牌乡。

1959年,乡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8年,乡改镇。

2016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安州区,设立绵阳市安州区,以原安州区的行政区域为安州区的行政区域,界牌镇改属安州区。

清初置场。

1950年,设雎水乡。

1958年,与秀水等乡合并为秀水公社。

1959年,析置雎水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2年,乡改镇。

2016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安县,设立绵阳市安州区,以原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安州区的行政区域,雎水镇改属安州区。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绵阳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沸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雎水镇管辖。

唐、宋,名叠溪堡。

清为重要关隘。

道光元年(1821年),建场。

光绪十年(1884年),属安县北乡一甲。

宣统二年(1910年),属浮泉乡。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安县第十六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安县一辖区。

1950年,设乡。

1952年,划归北川县。

1958年6月,划归安县;同年10月,改为茶坪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2002年8月,改为千佛镇。

2016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安县,设立绵阳市安州区,以原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安州区的行政区域,千佛镇改属安州区。

汉置场,名大石坝。

民国,属茂县第二区。

1951年10月,划归安州区。

1953年,设太平、高川2乡。

1956年,高川乡并入太平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1年,更名高川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2016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安州区,设立绵阳市安州区,以原安州区的行政区域为安州区的行政区域,高川乡改属安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