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场口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场口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1950年为场口区王洲乡大塔村(七村)、洋沙村(八村),1956年为王洲乡新华高级农业社、洋沙高级农业社,1958年属王洲公社第三管理处,1960年属场口大公社,1961年为王洲公社大塔大队、洋沙大队,1984年3月为王洲乡大塔村、洋沙村,1992年5月属场口镇。

1950年为场口区王洲乡前金村(十三村)庙前金家)、华家村(十四村)华家)、瓜桥村(十五村)瓜桥),1956年为王洲乡前进高级农业社、建设高级农业社、瓜江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王洲公社第五管理区,1959年11月属场口大公社,1961年为王洲公社前金大队、华家大队、瓜江大队,1977年合并为三联大队,1979年又分为前金大队、华家大队、瓜江大队,1984年为王洲乡前金村、华家村、瓜江村,1992年5月属场口镇。

解放前到1954年,塘华、大元、竹元三个自然村各自为名,各村自治。

1950年为场口区王洲乡塘华村(十一村)塘下、上塘、竹园)、大元村(十二村)大元里),1956年为王洲乡塘华高级农业社、大元高级农业社、星火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王洲公社第四管理区,1960年属场口大公社,1961年为王洲公社塘华大队、大元大队、竹元大队,1967年塘华、竹元合并为塘华大队,1969年塘华大队析分为塘华、竹元两个大队,1984年3月为王洲乡塘华村、大元村、竹元村,1992年5月属场口镇。

1950年为场口区东梓乡田畈村(六村(田畈、百丈坞、章家墩、雷坞村、大岭脚、放狗墩、小岭脚、厂里)、甘浦村(八村(桥头村、麻栗山、甘浦头),1956年为东梓乡江南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王洲公社第七管理区,1960年属场口大公社,1961年为王洲公社甘浦大队、百丈大队、田畈大队,1977年百丈坞与田畈合并为百丈大队,甘浦与场口、大庄、木排合并为场口大队,1979年百丈坞与田畈分开,成立百丈大队、田畈大队,甘浦也与场口、大庄、木排分开,成立甘浦大队,1984年3月为王洲乡甘浦村、百丈村、田畈村,1992年5月属场口镇。

1950年为场口区王洲乡张家村(四村)、三堡村(五村)、五堡村(三村),1956年为王洲乡红胜高级农业社、胜利高级农业社、元旦高级农业社,1958年属王洲公社第一管理区、第二管理区,1960年属场口大公社,1961年为王洲公社新安大队、元旦大队,1984年3月为王洲乡新安村、元旦村,1992年5月属场口镇。

2007年12月由新安村、元旦村合并而成。

1950年为场口区马山乡周家村(二村)、闻家村(三村)张家、孙家、闻家),1956年为场口乡周家高级农业社、闻家高级农业社,1958年属场口公社马山管理区,1959年11月属场口大公社马山连,1961年为场口公社周家大队、闻家大队,1984年3月为场口乡周家村、闻家村,1985年10月属场口镇。

1950年为场口区马山乡唐棣村(五村)、馒头山村(六村),1956年为场口乡华丰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场口公社华丰管理区,1960年为华丰连,1961年为华丰大队、馒头山大队,1984年3月为场口乡华丰村、馒头山村,2003年12月属场口镇。

2007年因行政村规模调整,馒头山、华丰两村合并,称华丰村。

据清康熙22年《富田县志》记载:“县埠有四:汤家埠、场口埠、灵山埠、渔山埠;场口埠在江南永宁村,县南四十里。”场口是壶源溪出口处,历来是山货聚散的商业场所,故名。

抗日战争时期帆樯林立,万商云集,商业畸形发展。

有“小上海”之称。

1950年为场口区场口乡场口三村(场口、中街、上街、下门道地、天灯边、后街、官房所、井头门、舒家弄、上道地、老厅、破台门、里台门、盐店埠)、二村(场口、学堂山下、大庄里、后街)、一村(场口、木排头),1956年为场口乡场口高级农业社、青春高级农业社、(和平高级农业社)、民主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场口公社场口大队,1961年析分为场口大队、大庄大队、木排大队,1977年3大队合并同时甘浦大队并入为场口大队,1979年甘浦大队析出仍为场口大队、大庄大队、木排大队,1984年3月为场口乡场口村、大庄村、木排村,1985年10月属场口镇。

1950年为场口区场口乡真佳溪(五、六、七村)、化竺村,1956年为场口乡红溪高级农业社,(1957年下半年红溪、后溪、前溪、化竹合并称红溪高级社。

)1958年为场口公社红溪管理区,1960年属场口大公社,1961年为场口公社红溪大队、后溪大队、前溪大队、化竹大队,1977年前溪大队、红溪大队、后溪大队合并为真佳溪大队,1979年真佳溪大队再次分为前溪大队、红溪大队、后溪大队,1984年3月为场口乡前溪村、红溪村、后溪村、化竹村,1985年10月属场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