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朝阳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朝阳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由于北沟门子乡地处大青山,王子山脚下,有老虎山河流经境内,乡政府驻地在沟的入口,得名“沟门子”。1982年全国地名普查,因和凌源县的“沟门子乡”重名,特加上一个“北”字,现称北沟门子乡。 [详细]
  1939年9月—1945年8月15日的日伪时期,在横道子村东侧修一条南北向通往大凌河南木头城子的大道,因这条大道在横道子村东侧,于是人们就把这条大道叫东大道。 [详细]
  相传后稷和他的母亲探亲后经过此地,到一户农家歇脚,受到农户的热情招待,后稷决定停留几日教他们冶制铧犁,耕种庄稼,从此,这里的人们有了生存的根本源泉,当地人为纪念后稷,就把他留下的铧犁供奉起来,因铧犁是赤色的,人们就把这个地方起名为“乌兰河硕”,乌兰河硕为蒙语音译。 [详细]
  清中叶,因关内大旱,关内许多汉族人举家迁此地落户后成为较大的村落,故名大屯。后又因大屯在朝阳县东部,依驻地方位命名东大屯。 [详细]
  松岭门,原称松岭子边门。名源于后金皇帝皇太极崇德元年(1638)为巩固和保护后金皇帝努尔哈赤在关外的统治,防止满族周边的少数民族(蒙古族,朝鲜族)进入满族人所居住的境内放牧或种植,为保护其“龙兴之地”,特在山海关外的绥中县至丹东市的鸭绿江边共设十六座边门,每门派一防御笔帖式(文武二章京,五品官)率40名兵丁来保卫。后金设立了松岭子边门,门外边界掘有8尺深,8尺宽,底宽5尺的土堤,壕沟土堤上插柳用绳连接起来,名为柳条边,清乾隆皇帝巡查过此地为边门题字“松岭巍巍,两扇禁门衔北塞。凌河滚滚,一条玉带镇西边”。后人简化称为“松岭门”。 [详细]
  晚清时期,来此地驻牧的是吐默特右翼旗王府的蒙古族人叫“肖艮德”。因人名之谐音,命名为“艮德营子”村。为了通俗,改“艮”为“根”。故称“根德营子”。 [详细]
  清初,吐默特右翼旗王府派一支蒙古人来此驻牧,后发展成村。因村边有清水河,遂取村名为“长皋”(蒙古语:清水河沟)。1962年长皋成立人民公社。1965年长皋人民公社搬迁到长皋西侧的一个小村,因该村落小,故名“小西营子”简称“西营子”。 [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此村仅有4户人家居住,以中营子为中心,这四家居住在北部,因此称为北四家子。 [详细]
  清末有汉族人王富友率族人从河北省密云迁此居住,后王又娶妻为蒙古族人,王姓人很快繁衍成一个大家族,故取村名“王营子”。现在全乡100多个姓氏中王姓人口占22%。乡政府所在地设在王营子村。 [详细]
  清初,有位叫黑鹰的蒙古人率众从归化城迁至此地驻牧后,发展成村,名叫“黑鹰营子”,后谐音为“黑牛营子”。 [详细]
  清初年,有关内汉族人王伦率家人来此落户居住,故名“王伦沟”。1958年10月成立王伦沟公社。1983年实行乡村建制。改为王伦沟乡。为纪念著名的抗日英雄赵尚志将军,1997年4月将赵尚志将军故乡喇嘛沟村更名为尚志村,王伦沟乡更名为尚志乡。 [详细]
  1960年建立贾家店畜牧场,1966年改为国营农场,得名国营朝阳县贾家店农场。 [详细]
  朝阳市: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以境内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得名。另据民国二年《朝阳县志》记载,取《诗经》大雅篇“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意,引“凤鸣朝阳”之句乃取“朝阳”二字命名。 [详细]
  波罗赤,蒙古语意思为泉水。清代朝乾隆皇帝到塞外巡视时,因路经此地,人马饮当地泉水。饮水后,此泉的水流如初,千军万马饮水不干,以为是圣泉,由此地泉水得名波罗赤(汉语泉子),沿用至今。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