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楚雄县坝区八里之在城。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属军东、军南、军西、军北界。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界为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一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撤区设鹿城镇。 1949年12月9日,楚雄和平解放。 1950年1月,改为区,政府驻中大街;同年6月,改乡属一。 1956年,改为鹿城区。 1958年3月,撤销鹿城区;同年9月,改为鹿城公社;同年12月,改鹿城市。 1959年12月,撤销鹿城市,改鹿城公社。 1962年9月,改鹿城镇。 1966年3月,环城大队划归鹿城镇;同年10月,鹿城镇改名红旗镇。 1980年12月,复名鹿城镇。 2005年12月,富民镇并入鹿城镇,永安镇的平山村民委员会划入鹿城镇。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楚雄县坝区八里之在城、龙厢。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属军西、军北、民北界。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界为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永兴镇。 1949年12月9日,楚雄和平解放。 1950年6月,改为三区。 1952年,属大石铺区。 1958年10月,属金星公社。 1963年,属金星区。 1966年10月,属前进公社。 1972年8月,前进公社划出东瓜、华家、刘家、永兴4个大队,设东瓜镇,驻兴隆大街。 1975年,前进公社划出龙江、龙河、寨子、兴隆4个大队归属东瓜镇。 1984年4月,改东瓜区。 1988年,设东瓜镇。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楚雄县坝区八里之吕合。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属军西、民北界。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界为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清廉乡。 1949年12月9日,楚雄和平解放。 1950年1月,改为区;同年6月,改为乡属三区。 1952年,属大石铺区。 1958年3月,撤销大石铺区;同年10月,属前进公社。 1961年3月,属前进区。 1966年10月,设吕合公社。 1968年6月,改名东风公社,驻马家庄。 1971年3月,牟定县新庄大队划归东风公社。 1980年12月,复名吕合公社。 1984年4月,改为吕合区。 1988年2月,改吕合镇。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楚雄县坝区八里之在城、龙厢。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属军西、民西界。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界为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军武乡和德运乡。 1950年1月,改为区;同年6月,改为乡属三区。 1952年,属大石铺区。 1958年3月,撤销大石铺区;同年10月,属前进公社。 1961年3月,属前进区。 1966年10月,设前进公社。 1984年4月,改前进区。 1988年2月,改前进乡。 2002年7月,前进乡改镇;同年12月,更名紫溪镇。 |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今上棚门村置净乐县。 元至元二十一年,撤销净乐县。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楚雄县坝区八里之小琶。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属民南界。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界为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三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永华乡,驻东甸村。 1949年12月9日,楚雄和平解放。 1950年1月,改为区;同年6月,改为乡,属二区,驻江登邑村。 1952年,属新街区。 1958年3月,撤销新街区;同年10月,属东华公社。 1961年1月,撤销东华公社,属子午公社;同年3月,属子午区。 1966年10月,设东华公社。 1968年9月,撤销紫金公社,红墙大队归属东华公社。 1984年,改东华区。 1988年2月,改东华镇。 2005年12月,撤销宜茨乡,其所辖力峨么、邑多么、宜茨、路上村4个村民委员会并入东华镇,东华镇的邑舍村民委员会并入子午镇。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楚雄县坝区八里之大琶。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属民南界。 清宣统元年(1909年),界改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三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西美乡。 1949年12月9日,楚雄和平解放。 1950年6月,属二区。 1952年,属新街区。 1958年3月,撤销新街区;同年10月,属东华公社。 1961年1月,属子午公社;同年9月,调整为子午区。 1962年9月,改子午公社。 1963年1月,改子午区。 1966年10月,属云龙公社。 1968年4月,设子午公社。 1984年4月,改子午区。 1988年2月,改子午镇。 2005年12月,云龙镇并入子午镇,东华镇邑舍村民委员会划归子午镇。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楚雄县坝区八里之那来、乃弥。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属军东、民东界。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界为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二区、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丰乐镇、西云乡、智明乡。 1949年12月9日,楚雄和平解放。 1950年1月,改为区;同年6月,改为乡属四区。 1952年,属饱满街区。 1958年3月,撤销饱满街区;同年10月,属苍岭公社。 1961年4月,禄丰县敦仁公社石涧大队划入苍岭公社;同年9月,改苍岭区。 1966年10月,设苍岭公社,划出庄甸等4个大队归庄甸公社。 1984年4月,改苍岭区。 1988年2月,改苍岭镇。 |
明清为前河哨,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设八哨讯于此,并设三街塘。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三街塘属前安镇,镇公所设在三街。 1949年5月,中共滇西工委在哨区建立游击区,三街是八哨区政府所在地。 1950年1月,八哨区归属楚雄县辖,改为哨区;10月,哨区为五、六两区,三街属五区。 1951年4月,五区改为六区。 1956年4月,六区改为三街区。 1959年3月,三街区改为三街公社。 1961年9月,三街公社改为三街区。 1966年10月,三街区划出西康朗等五个大队属大过口公社,其余成立三街公社,并划属南华县辖。 1967年,三街公社划回楚雄县辖。 1972年8月,三街公社又划出树苴等五个大队属树苴公社。 1984年4月,三街公社改为三街区。 1992年,三街区改为三街镇。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楚雄县哨区八哨之凹舌。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八哨为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七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自雄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中共滇西工委创建游击区,成立八哨区联政府,属自雄分区政府;同年12月9日,楚雄和平解放。 1950年1月,改区为乡;同年10月,属六区。 1951年4月,属七区。 1952年,属中邑舍区。 1961年1月,属中邑舍公社。 1963年12月,属中邑舍区。 1966年10月,中邑舍区划出新村、大坎子、大自雄、各兴佐、密者、和平郎6个大队设新村公社。 1984年4月,改新村区。 1988年2月,改新村乡。 1994年4月,新村乡政府迁到红星树村公所,新村村公所更名下村村公所。 2002年7月,新村乡改新村镇。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楚雄县山区八哨之江外。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八哨为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七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永盛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名鹿鹤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中共滇西工委创建游击区,成立八哨区联合政府,属永盛分区政府;同年12月9日,楚雄和平解放。 1950年10月,属六区。 1951年4月,属八区。 1952年9月,属九区。 1956年4月,改西舍路区。 1958年10月,改西舍路公社。 1961年9月,改西舍路区。 1966年10月,改西舍路公社。 1984年4月,改西舍路区。 1988年2月,改西舍路镇。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楚雄县哨区八哨之后河。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八哨为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六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后义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中共滇西工委创建游击区,成立八哨区联政府,属后义分区政府;同年12月9日,楚雄和平解放。 1950年1月,改后义乡;同年10月,属五区。 1952年,属三街区。 1958年10月,属三街公社。 1961年9月,属三街区。 1966年10月,属三街公社,划归南华县。 1967年3月,属三街公社,划回楚雄县。 1972年8月,从三街公社划出树苴(分为树苴、营盘山)、二街、九街、迤能5个大队,从大麦地公社划出法古么、西马郎2个大队设树苴公社。 1984年4月,改树苴区。 1988年2月,改树苴乡。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楚雄县哨区八哨之碧鸡、罗么。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八哨为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六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碧鸡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中共滇西工委创建游击区,成立八哨区联政府,属碧鸡分区政府;同年12月9日,楚雄和平解放。 1950年1月改区为乡;同年10月,属五区。 1951年4月,改为六区。 1952年,属三街区。 1961年1月,属三街公社。 1963年12月,属三街区。 1984年4月,改大过口区。 1988年2月,改大过口乡。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楚雄县哨区八哨之瓦姑。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八哨为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七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礼舍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中共滇西工委创建游击区,成立八哨区联政府,属礼舍分区政府。 1949年12月9日,楚雄和平解放。 1950年10月,属六区。 1951年4月,属七区。 1952年,属中邑舍区。 1958年10月,改中邑舍公社。 1961年9月,改中邑舍区。 1963年12月,属中邑舍区。 1966年10月,改中邑舍公社。 1984年4月,改中邑舍区。 1987年9月,撤销中邑舍区,划为大地基乡和宜茨乡。 2005年12月,撤销宜茨乡,其所辖红卫桥村民委员会划归大地基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