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大仪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大仪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6年成立路南高级社,并首次以路南为相当于村一级政区名称。

1958年9月,成立青春公社时,路东高级社改称路南生产大队,属青春公社。

1959年2月,属大仪公社。

1983年,撤队建村,设立路南村村民委员会,地属大仪乡。

1996年,成立大仪镇,地属大仪镇。

1998年3月,大仪村并入路南村。

2004年9月,凤岭村并入路南村。

自得名沿用至今。

1954年起,成立路北初级社,首次以路北为地域名称。

1957年,成立路北高级社。

1957年3月,撤区并乡,大仪区撤销,境域属大仪乡。

1958年9月成立青春人民公社,路北高级社改称路北大队,属青春公社。

1959年2月,路北大队属大仪公社。

1983年改建路北村村民委员会,属大仪乡。

1996年属大仪镇。

2004年,路北和青墩2个村合并为路北村,自得名沿用至今。

民国17年(1928),今路东村境域属江都县诸公乡二村。

民国37年6月,属东南县公道区。

当年撤销东南县成立仪扬县,境域属仪扬公道区。

民国38年,仪扬县更名为仪征县,撤销公道区建立大仪区,境域属仪征县大仪区诸公乡。

1954年,成立路东初级社,首次以路东为地域名称。

1956年成立路东高级社。

1957年3月,大仪区撤销,境域属大仪乡。

1958年9月,成立青春人民公社,路东高级社改称路东生产大队,属青春公社。

1959年2月,属大仪公社。

1962年,路东大队分为路东和石桥两个大队。

1983年改建路东村村民委员会,属大仪乡。

1996年,成立大仪镇,地属大仪镇。

2004年,路东和石桥两个村合并为路东村,自得名沿用至今。

自2004年得名以来,沿用至今。

1965年12月23日,东林大队改称泗涧大队,大队部设立在中心生产队。

1983年,改建泗涧村村民委员会,属大仪乡。

1996年,属大仪镇,自得名沿用至今。

民国17年(1928),今万集村境域属江都县大仪乡高田村。

民国37年,属东南县甘泉区。

当年撤销东南县成立仪扬县,境域属仪扬甘泉区。

1949年,仪扬县更名为仪征县,属仪征县陈集区。

1955年,成立万集初级社,1957年成立军田高级社。

1957年3月,撤区并乡,属大仪乡。

1959年2月,成立大仪人民公社,万集大队属大仪公社。

1982年,万集大队分为万集和军田两个大队。

1983年,成立大仪乡,地属大仪乡。

1996年,成立大仪镇,地属大仪镇。

1999年3月,万集和军田两个村合并为万集村,设立万集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57年3月,撤区并乡,大仪区撤销,设大仪乡、杭集乡、双涧乡,地属双涧乡。

1957年10月,撤销双涧乡并入大仪乡,地属大仪乡。

1958年9月,成立双涧大队,属青春公社。

1981年1月大仪公社分为大仪、大巷、香沟3个公社,双涧大队属香沟公社。

1983年4月,建立香沟乡,以双涧大队改建双涧村村民委员会,地属香沟乡。

1999年7月,香沟乡并入大仪镇,双涧村属于大仪镇,沿用至今。

自1983年得名以来,沿用至今。

自2004年得名以来,沿用至今。

自2004年得名以来,沿用至今。

自2000年得名以来,沿用至今。

1954年,定名何巷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6年,朱桥、何巷、下塘高级社合并为朱桥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7年3月,撤区并乡后属大仪乡。

1958年9月公社化时成立何巷大队,属大仪公社,1981年属大巷公社。

1983年以何巷大队改建何巷村村民委员会,属大巷乡。

2000年4月属大仪镇。

2004年,吴庄村并入何巷村,沿用至今。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时,大巷村改称大巷大队。

1960年,大巷大队与小巷大队合并成立大巷大队。

1962年,大巷大队划分为大巷和小巷2个大队。

1976年,王庄生产队从杭集大队划归大巷大队。

2004年,大巷村和小巷村合并成立新的大巷村,成立大巷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自2004年得名以来,沿用至今。

民国32年(1943),今公路村境属甘泉县,民国37年概述仪扬县,翌年属仪征县大仪区诸公乡。

1957年属盛棠乡,1958年9月属青春公社,1959年2月属大仪公社,1981年属大巷公社,1983年改建公路村村民委员会,属大巷乡,2000年4月属大仪镇,自得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