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大寨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大寨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属一区管辖,驻东关。

1950年-1952年属一区管辖,驻地南关。

1953年-1957年属大寨乡管辖,驻武家坪。

1958年-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城关镇管辖,驻西大街。

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寨村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恶劣环境里,历经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造出0.47平方千米高产农田,成为中国发展山区农业的典范,由此曾掀起一场长达10多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代表的大寨人也随之名满神州。

据统计,在十几年间,海内外约有100万人来到大寨参观、学习。

经毛泽东审定的196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确认大寨是“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地进行农业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典型”。

1978年,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曾靠“集体的力量”创下高产梯田奇迹的大寨人难以接受“不再吃大锅饭了”的事实,陷入了低谷。

虽然1983年这个村也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整个八十年代,大寨都处在沉默之中,停滞未前。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历史进人20世纪的最后十年,大柳树周围发生了新的变化。

1992年春,重回大寨担任村支书的郭凤莲带着村里的老少爷们出娘子关去“取经”,寻找致富门路,先后兴办起制衣、水泥、煤炭运输、贸易、饮品等企业,涉及杂粮加工、猪牛养殖、奶业发展、秸秆加工等10多个领域。

这些企业不仅给大寨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高层次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带来了滚滚财源,大寨这个昔日的农业典范正向着市场经济“新农村”的方向不断发展,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1993年,大寨将原来的大队办公楼改为保健站,投资20万元在旧办公楼旁新建了一座三层楼。

楼内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外,还设有农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民兵活动室等。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属一区管辖,驻东关。

1950年-1952年属一区管辖,驻地南关。

1953年-1957年属大寨乡管辖,驻武家坪。

1958年-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属一区管辖,驻东关。

1950年-1952年属一区管辖,驻地南关。

1953年-1957年属闫庄窝乡管辖,驻闫庄窝。

1958年-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清属昔阳郡,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38年昔东县政府成立后,属一区1945年昔东县复为昔阳县,属一区。

1949年属一区管辖,驻东关。

1950年-1952年属一区管辖,驻地南关。

1953年-1957年属闫庄窝乡管辖,驻闫庄窝。

1958年-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属一区管辖,驻东关。

1950年-1952年属一区管辖,驻地南关。

1956年-1957年属闫庄窝乡管辖,驻闫庄窝。

1958年属大寨人民公社管辖。

1959年-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河南村在明朝时和现在的东会村是一个村,叫牛家庄,后来被大河也就是现在的松溪河冲开分成了两个村,一个是北会,一个是南会,南会后来又改名为河南村。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属一区管辖,驻地东关。

1950年-1952年属一区管辖,驻地南关。

1953年-1957年属建都乡管辖,驻建都。

1958年-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属一区管辖,驻东关。

1950年-1952年属一区管辖,驻地南关。

1958年-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清属昔阳郡。

民初属大寨乡。

春秋时期为古肥子国国都所在地。

明属乐平仙游乡昔阳都。

清沿明置。

民国初年属乐平古肥乡。

1914年,属昔阳古肥乡。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二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0年,属昔东六区,驻峪掌。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十区,驻东冶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属四区,辖48个村。

1949年属一区管辖,驻东关。

1950年-1952年属一区管辖,驻地南关。

1953年7月,区下设乡,全县设80个乡,区内设东冶头、静阳、天圣庙、北庄、峪掌等乡。

1956年4月,取消区级建制,实行县对每的盲接领导,乡级建制进行重新划分。

1958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东冶头人民公社辖东冶头、雀鸣、卧龙山、白沙岩、王家山、静阳、东固壁、李家垴、口上、水磨头、林嘴、天圣庙、葱窝、辿上、井上、套掌、前岩、里岩、活石、韩信窑、陡川、前庄、北庄、南庄、寺家坪、长沟、前峪掌、神堂沟、龙卜相、阳坡、羊圈、里峪掌、井沟、南掌、曹家洼35个生产大队。

198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属一区管辖,驻东关。

1950年-1952年属一区管辖,驻地南关。

1953年-1957年属闫庄窝乡管辖,驻闫庄窝。

1958年-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属一区管辖,驻东关。

1950年-1952年,属一区管辖,驻南关。

1953年-1957年属闫庄窝乡管辖,驻闫庄窝。

1958年-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9月属一区管辖,驻东关。

1950年-1952年属一区管辖,驻地南关。

1953年-1957年属大寨乡管辖,驻武家坪。

1958年-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属一区管辖,驻东关。

1950年-1952年,调整为7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南关,二区驻麻汇。

1953年-1955年属蒙山乡管辖。

1956年-1957年属闫庄窝乡管辖,驻闫庄窝。

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53年-1957年属闫庄窝乡管辖,驻闫庄窝。

1958年-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7年属洪水乡管辖,驻洪水。

1958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地杜庄。

1959年-1983年属洪水公社管辖,驻洪水。

1984年属洪水乡管辖,驻洪水。

2001年撤乡并镇后归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属一区,驻地东关。

1950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麻汇。

1953年-1957年属田川乡管辖,驻田川。

1958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地杜庄。

1959年-1983年属洪水公社管辖,驻洪水。

1984年属洪水乡管辖,驻洪水。

2017年3月昔阳县人民政府根据昔征发(2017)16号《昔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东庄村等十一个村更名的批复》文件,将田川村更名为田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