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德阳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德阳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分雒县、绵竹地置德阳县(治今旌阳区城区);元初,德阳属益州路汉州;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德阳升为德州;至元十三年(1276)复改为县;清顺治十六年(1659),罗江并入德阳,隶属成都府;雍正五年(1727),德阳改属川西道绵州;雍正七年(1729),复置罗江县;1914年德阳县改属川西道;1935年,德阳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治绵阳);1950年,德阳县隶属川西行政公署绵阳专区;1953年合并四个行署成立四川省,德阳县仍隶属绵阳专署;1959年3月罗江与德阳合县;1983年8月建立德阳市,德阳县改隶德阳市;1984年9月撤销德阳县,改置德阳市市中区(县级);1996年9月,撤销德阳市市中区,设立旌阳区和罗江县,沿用至今。

西晋太安二年(303)十二月,李特之子李雄率军占领成都。

西晋永兴元年(304)十月,李雄称成都王,改元建兴,移梓潼水尾万安县于孱亭(今万安镇),此为罗江置县之始。

成汉亡后,万安县属东晋。

梁天监元年(502)改万安县名孱亭县,梁承圣二年(553)孱亭县复名万安县。

之后,唐天宝元年(742),改万安县为罗江县。

自唐天宝元年以罗江名县后,历620余年,罗江县县名未变。

明洪武六年(1373),省罗江县并入绵州,13年后复县,仍名罗江县。

清顺治十六年(1659),裁罗江县并入德阳县,至清雍正七年(1729)复县。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省罗江县入绵州,清嘉庆七年(1802)复县。

1950年1月,罗江县人民政府成立,1959年3月,罗江县并入德阳县,1996年恢复罗江县制至今,其间,罗江县被裁撤历时38年。

2017年7月18日,撤销罗江县,设立德阳市罗江区,以原罗江县的行政区域为罗江区的行政区域,罗江区人民政府驻万安镇景乐北路88号。

古为梁州域,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在今凯江镇玄武坝始置五城县,隶属广汉郡。

刘禅建兴二年(224)析广汉郡为东、西广汉郡,五城县改属东广汉郡。

南齐改五城县为伍城县,隶属梓州。

隋开皇三年(583),改伍城县为玄武县,县治北移至今址,隶属蜀郡。

唐武德元年(618)蜀郡改称益州辖玄武县,三年(620)玄武县改属梓州。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避圣主赵玄朗“玄”字、道教真武大帝“武”字讳,改玄武县为中江县。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撤飞乌县并入铜山县,二十年(1283)又撤铜山县并入中江县,隶属潼川府路。

明洪武九年(1376)改潼川府路为潼川州,直隶四川行省,潼川州辖中江县,十年(1377)五月,撤中江县并入潼川州,十三年(1380)十一月,析潼川州复置中江县,划属潼川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潼川州为潼川府辖中江县。

1913年撤潼川府,中江县改属川北道,翌年改称嘉陵道,治地阆中县城。

1929年废道由省直辖县。

1935年四川省建立行政督察区,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设署遂宁县城,辖中江县至解放。

1950年1月建立中江县人民政府,划属川北行政公署遂宁专员公署。

1952年9月撤行署复置四川省,中江县隶属遂宁专区。

1958年10月改属绵阳专区。

1968年5月绵阳专区改称绵阳地区,中江县属之。

1983年8月,德阳市成立,中江县划属德阳市至今。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广汉郡,辖13县。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州刺史,此为益州,刺史治雒。

新莽时期(9-23),改益州为庸部,部牧驻雒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8),复置益州和广汉郡,雒县为广汉郡属县。

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魏灭蜀,分益州为梁州。

广汉郡改属梁州,雒县仍为郡治。

东晋时期(317-420),广汉郡仍属梁州,雒县为郡治。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蜀郡为益州。

次年,分雒县置什邡县。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复置汉州,领什邡、德阳、绵竹3县,撤销雒县建制,由汉州直辖原雒县地区,以原雒县为州治。

至正二十二年(1362),明玉珍在蜀称帝,建立大夏国,复置雒县。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灭大夏国。

同年,省雒县入汉州,仍领三县。

明末,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建置沿旧。

清初,仍如明制。

康熙二十六年(1687),降汉州为散州(单州),不再辖县,隶属成都府,沿袭至民国元年。

1913年,改汉州为广汉县(缘广汉郡而名),属川西道(次年改为西川道)。

民国防区时代为川军邓锡侯部防地。

1953年开始,广汉县属温江专区下辖县。

1960年什邡县并入,广汉、什邡合县。

1963年重新析出复置什邡县,广汉、什邡分县。

1968年温江专区改称温江地区,广汉为温江地区下辖县。

1983年3月撤销温江地区,下辖12县全部归成都市管辖。

1983年8月18日,广汉县由成都市划归德阳市管辖。

1988年2月24日,撤销广汉县,设立广汉市(县级),以原广汉县的行政区域为广汉市的行政区域。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封雍齿为汁方侯,为列侯国。

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降为普通县,名汁方县,属益州广汉郡。

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更名为美信县。

东汉初(25)始名什邡县。

西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属梁州新都郡。

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改属益州广汉郡。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改名为方亭县,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并入雒县。

唐武德二年(619)复置什邡县,属益州成都总管府。

唐贞观元年(627)改属剑南西川道,唐垂拱二年(686)属汉州,唐天宝元年(742)属德阳郡,唐乾元元年(758)复属汉州,五代前蜀永平二年(912)更名为通计县。

北宋乾德元年(963)恢复什邡县名,乾德三年(965)改属西川路汉州,北宋咸平四年(1001)属益州路汉州,北宋嘉佑四年(1059)属成都府路汉州。

元朝属四川行中省成都路汉州。

明洪武九年(1376)属四川省行省布政使司成都府汉州,次年并入绵竹县,历三年复置。

清康熙十九年(1680),直属四川省承宣布政使司川西道成都府。

1914年属川西道,1935年属第13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属川西行政公署绵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改属温江专区,1953年,县属新市乡9.9平方千米划归绵竹县。

1956年,原属广汉县三星乡4个行政村5.6平方千米划归什邡县。

1960年1月并入广汉县,1963年1月复置。

1978年,县属灵杰公社0.3平方千米划归绵竹县,原属绵竹县的0.1平方千米划归什邡县。

1983年初属成都市,1983年9月划归德阳市。

1995年10月撤销什邡县,设立什邡市,由德阳市代管。

古为蜀山氏地。

西周为蚕丛国附庸。

汉高祖六年(前201),设置绵竹县,属广汉郡。

三国时蜀分置阳泉县。

晋太始二年(266),改属新都郡。

东晋隆安二年(398),分置晋熙郡,领苌阳、南武都、晋熙三县。

刘宋建元年(454),废晋熙,属南新巴郡。

梁天监元年(517),复置晋熙郡,领南武都、苌阳,属潼州。

北周废晋熙县入阳泉。

隋开皇元年(581),废晋熙郡,阳泉改属梁州,隋大业二年(606),复名绵竹县,并徙治于今剑南镇,属蜀郡。

1914年属西川道。

1935年,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解放后,属川西区绵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83年8月,属德阳市。

1996年10月,撤销绵竹县,设立绵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