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东凤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东凤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东凤居委会与兴华居委会合并,各取一字,故名。
因区内有东海路,以路名为居委会名,故名。
伯公村地处元末淤成的伯公沙(大坳沙之子沙),据说曾有一位老翁在此划船渡海,粤语称老翁为“伯公”,获名“伯公沙”。清乾隆末年,先后有顺德勒流廖姓,南海黎姓及小榄吴,何,刘等姓人迁居于此,筑成丰裕,永安围,建丰裕,合成,镇北,永安设坛,后合并沿用沙名。民国时期,属第三区管辖,因居委会设立于此,故名。
元末淤成大坳沙。清道光年间筑成万兴、联成、同兴、万安等围。民国九年筑成大丰围后合称民乐围,因该居委会驻地于此,故名。
清乾隆末年,顺德大良、容奇、本市小榄以及新会人迁此,先后筑成顷八、三顷、顺昌、合益、伯乐等围。后合称安乐围。因该村委会驻地于此地,故名。
因辖区有穗成围,寓意“五谷丰收”命围名,村因围而得名,且村委会设立于此,故名。
清嘉庆中期,有石岐人到此筑围,命名“中沙埠城围基”后有顺德,黄圃等地人到此围耕。清末,筑成“中沙永乐围”。据说筑围时得到孙中山先生的赞助1万元,民国时期,“中沙永乐围”加高并改名“中沙吉昌围”,寓意吉祥昌盛。1936年,属九区中沙乡管辖。1944年,中沙乡(含吉昌,和平)编入凤仪乡管辖。1951年,属第九区凤鸣乡管辖,称和平村(含吉昌)。1958年10月,属小榄大公社东凤耕作区和平生产营。1961年,属南头区和平公社(含吉昌)管辖。1964年,吉昌从和平大队迁出,始称吉昌大队。“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为红卫大队,后复名吉昌大队。1983年,改称东凤区吉昌乡,辖13个生产队。1986年,称东凤镇吉昌村委会。1989年,改称东凤镇吉昌管理区。1998年,复称吉昌村委会至今。
因“东”指东面、东部,“罟步”指罟步沙,因古时常有渔民在此晒网,且该村委会位于东罟步村,故名。
因“西”指西面、西部,“罟步”指罟步沙,因古时常有渔民在此晒网,因该村委会位于西罟步村,故名。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