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恩施大峡谷风景区各村社历史沿革

恩施大峡谷风景区各村社历史沿革

明洪武二年(1369)向姓在湖广填川时从麻城迁入此地。

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清晚期属恩施县都亭里四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四区贡抚联保第一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四西乡区(屯堡)沐抚乡第一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撤区建乡,属贡抚乡第一保;1950年3月属屯堡区沐抚乡第一村;1952年5月属第十二区(沐贡区)沐抚镇。

1958年,属沐抚人民公社沐抚管理区第四大队,下辖13个生产小队;1961年8月,属沐抚区沐抚公社第四大队,下辖13个生产小队;1968年,属沐抚区革命委员会东方红公社革命委员会第四大队,下辖13个生产小队;1975年7月撤区并社,属沐抚公社大庙管理区沐抚大队,下辖13个生产小队。

1984年6月恩施市县合并,设区建乡,属沐抚区沐抚镇沐抚村,下辖15个小组。

1997年撤区并乡,属沐抚乡沐抚管理区沐抚村,下辖15个小组;2001年3月沐抚乡撤销,属屯堡乡沐抚村,下辖15个小组。

2002年2月村组合并为沐抚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屯堡乡,下辖长岭岗、东头、老街3个村民小组。

明崇祯年间(1627-1644)到清光绪年间(1875-1908),因战乱、水灾、旱灾等原因文、关、葛、聂姓人家从湖南常德,姚、谭、黄、朱姓人家从湖北麻城、荆门,原四川万县、石柱、奉节等县市。

明朝时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清中晚期属恩施县都亭里四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第四区贡抚联保第四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四西乡区(屯堡)沐抚乡第四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撤区建乡,属贡抚乡第四保。

1950年3月属屯堡区沐抚乡第四村;1952年5月属十二区(沐贡)前山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沐抚人民公社云龙管理区,下辖一、二、三、四、五5个生产大队;1961年为前山公社,属沐抚区,下辖一、二、三3个生产大队;1968年为红旗公社革命委员会,属沐抚区革命委员会,下辖一、二、三3个生产大队;1975年7月撤区并社,为前山管理区,属沐抚公社,下辖安坪、新开湾、三家坪3个生产大队;1981年为前山管理区,属沐抚公社,下辖安坪、新开湾、三家坪3个生产大队。

1984年6月设区建乡,为前山乡,属沐抚区,下辖安坪、新开湾、三家坪3个村。

1997年撤区并乡,为前山管理区,属沐抚乡,下辖安坪、新开湾、三家坪3个村;2001年3月沐抚乡撤销,为前山工作站,属板桥镇,下辖安坪、新开湾、三家坪3个村。

2002年2月村组合并,将原安坪、新开湾、三家坪3个村合并为前山村村民委员会,属板桥镇,下辖新房子、安坪、新开湾、三家坪、街坪5个村民小组。

明崇祯二年(1629),向姓从麻城、杨姓从红安县、汤姓从湖南常德迁入此地。

属施州卫;清中晚期属恩施县都亭里四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贡抚联保第一、二、三保,属恩施县第四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沐抚乡第一、二、三保,属第四西乡区(屯堡);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贡抚乡第一、二、三保。

1950年为贡抚乡第一、二、三村,属屯堡区;1952年为大庙乡,属十二区(沐贡)。

1958年为大庙管理区,属沐抚人民公社,下辖一、二、三3个生产大队;1961年属沐抚区沐抚公社,下辖一、二、三、四4个生产大队;1968年属沐抚区革命委员会东方红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一、二、三、四4个生产大队;1975年为大庙管理区,属沐抚公社,下辖一、二、三3个生产大队;1981年为大庙管理区,属沐抚公社,下辖大坝、龙塘、大庙3个生产大队。

1984年为大庙乡,属沐抚区,下辖大坝、龙塘、大庙3个村。

1997年裁区建乡,为大庙管理区,属沐抚乡,下辖大坝、龙塘、大庙3个村;2001年沐抚乡撤销,为大庙管理区,属屯堡乡,下辖大坝、龙塘、大庙3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将原大坝、龙塘、大庙3个村合并为大庙村,为大庙村村民委员会,属屯堡乡,下辖大坝、朱家店子、龙池塘、大石包、大庙、大树子、二台坪、蒿枝淌8个村民小组。

明朝初年,朱元璋平定中原,建立明帝国,定都南京,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需要大量木材,要求各地进贡。

因沐抚木材大好,被皇上谕批为“木贡”,后被称为“贡托乡”。

洪武二年(1369年)向、谭等族人迁入此地。

后因明朝军队,在此驻扎宿营过,故名“营上”。

属施州卫,清中朝晚期属恩施县都亭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第四西乡区贡抚联保第六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四西乡区(屯堡)木贡乡第六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贡抚乡第六保。

1950年属屯堡区贡抚乡第六村;1952年属十二区(沐贡区)云龙乡。

1958年属沐抚人民公社营上公社管理区营上一大队三队;1961年属沐抚区营上公社营上一大队三队;1968年属沐抚区革命委员会营上公社革命委员会营上一大队三队;1975年7月撤区并社,属沐抚公社营上管理区营上一大队三队;1981年属沐抚公社营上管理区营上一大队三队。

1984年6月设区并乡,属沐抚区营上乡营上村营上组。

1997年属沐抚乡营上管理区营上村营上组;2001年属屯堡乡营上管理区营上村营上组。

2002年村组合并,属屯堡乡营上村。

朱元璋平定中原,建立明帝国,初年大兴土木建宫殿,要求各地进贡木材。

因该地香楠木、红豆杉树较为名贵,木质好。

又因清江与长江相连,通过水运较为方便。

故而成为朝廷进贡木材,大米的选用之地,后来就命名为“木贡”。

明洪武二年(1369)因河南、福建、江西等受灾,谭、向、刘、万、胡、高、邬等姓因避灾迁居此地。

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司使司。

清朝晚期,属恩施县都亭里七八甲。

1936年木贡七八保,刘冬平,向良告。

(刘土改时被镇压)乡民代表向福生。

1940年裁区建乡,木贡为木贡乡。

1949年11月,恩施解放,恩施县人民政府成立将保甲改为行政村,木贡为七八村。

1952年沐抚区委建立(驻地柴家坪)。

1953年区委由木贡柴家坪迁入沐抚狮子阡木贡属十二区(木贡区)柴家乡。

1957年1月将原十二区改称沐抚区,木贡属沐抚区管辖。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木贡为管理区下辖一二三四个生产大队。

1961年恢复沐抚区委,沐抚公社下辖四个生产大队(木贡、堰塘、梨树、木楠)。

1968年沐抚区革命委员会沐抚为沐抚公社,下辖四个生产大队。

1975年木贡为沐抚公社木贡管理区,下辖四个生产大队。

1984年属沐抚区木贡乡,下辖堰塘、梨树、木楠、木贡四个村。

1997年裁区建乡,沐抚乡木贡管理区,下辖四个村。

2001年3月沐抚与屯堡合并属屯堡乡木贡管理区,下辖四个村。

2002年村组合并木贡为屯堡乡木贡村村民委员会,下辖七渡、新街、店子、沙坝、梨树、堰塘、瓦子坪、大苞谷地、白鹤龙、木栏坝、黄宝园11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