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四通八达,有五条大道汇聚于此,寓意“五马归槽”,故名。解放初属五马乡,解放后改名太平,改革开放后改为五马大队,1984年改为五马村,沿用至今。 五马村地处胜天镇场镇周边,人民公社时叫太平大队,建乡建镇后改名为五马村。老宜长路横穿五马村约2公里,沙胜公路过境约2.5公里,该村东与翠屏区庆南村为界,南与共和村、世和村相邻;西与凤鸣村接壤;北与红岩山连接;全村面积4.5平方公里。本村有8个生产小组,447户人家,1558人。 |
农民村位于胜天镇红岩山脚下,东临翠屏区同心村;南与庆南村相邻;西接本镇五马村;北与本镇新福村、迎祥村连界。全村幅员面积近6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积0.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9%,村委会离胜天镇场镇1.5公里。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农户372户,人口1543人。耕地1450亩,其中水田1236亩,土214亩,人均耕地0.94亩。该村地处浅丘陵地边缘地带,海拔在295~320米。村内有福胜河贯穿全村,另有庆南河途经六组,红岩大堰约9公里。2009年,改建提灌站一座。2011年,加高拦河堤,新建石水渠300米,使全村95%的田土得到灌溉。全村建成沼气池24口。该村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出要以油菜、豆类、蚕桑、柑橘、蔬菜为主。 |
凤鸣村 地处胜天镇西北面,宜长路、流米路穿境而过,距镇政府2.5公里,距宜宾城区28公里。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东与五马村相邻;南与世和村交界;西与新河村连接;北与流米村接壤。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363户,1459人,村内地貌属浅丘,红棕紫色水稻土、红紫泥土、红土壤为主,有成片竹林1491亩,森林覆盖率36%。甘家堰水库灌溉全村,主堰沟渠3条,长5206米,支堰沟渠遍布全村,水源条件很好。境内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2011年,全村有耕地面积2177亩,其中水田1638亩,旱地539亩,粮食总产量1285吨。 |
新和村地处本镇西面,老宜长路横穿全村,距镇政府4.5公里,东与胜天镇凤鸣村相邻;南与新民村、康乐村交界;西与汪家村接壤;北与流米村连接。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74户,总人口1175人。有成片竹林600余亩,森林覆盖率40%,全村有田1454亩,土1041亩,属农业村,农田用水主要靠甘家堰水库灌溉,村办公设在新和村四组,境内交通运输方便,老宜长路横穿全村。 |
新民村地处胜天镇西南角紧靠沙河镇雪顶村边缘,据宜长路1公里左右,东与康乐村相连;南与沙河镇雪顶村相邻;西与三河村接壤;北与新河村以河为界。全村幅员面积1094.5亩,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村主要产业是种植、养殖业,其中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养殖业以蚕桑、生猪为主。境内交通运输方面,有水泥公路5公里。 |
马鞍村位于胜天镇俞家岩山脚,东临共和村,南与沙河镇上古村相邻,西接本镇世和村,北与共和村12组接壤。全村幅员面积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5.2%。村委会离胜天镇1.5公里。全村共13个村民小组,农户774户,人口2895人。耕地2626.5亩,其中水田1972亩,土地654.5亩,人均耕地0.88亩。马鞍村地处浅丘陵边缘地带,海拔在298~321米。村内在1958年建腊堰水库,占地305亩,蓄水量96立方米,灌溉渠全长6公里,有10个生产组能受益,使全村85%的田土能灌溉。三组电灌站一座,1997年,建下湿沟渠2公里,全村已打机压井205口, 该村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豆类、蚕桑、梨子、蔬菜。畜牧、养殖、种植业和劳务输出是马鞍村经济的主要来源。村内交通便捷,老宜长路纵穿5个生产组,村级公路硬化3公里,全村已修好组级公路7.5公里。 |
共和村位于胜天镇东南部,东面与翠屏区牟坪镇庆南、民兴、庆丰三村山水相连;南面与本镇马鞍村交界;西面与世和村相邻;北面与五马村、长盛社区接壤。全村幅员面积近4.2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积400余亩,村委会离胜天镇场镇 0.2公里。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农户667户,人口2589人。耕地2300亩,其中水田1777亩,土523亩,人均耕地0.89亩。共和村交通相当便捷,村道长4.9公里,组道四条,全长7.5公里。2003年建成提灌站一座,灌溉面积300余亩。 |
新福村位于胜天镇红岩山上,东与本镇迎祥村接壤;南与本镇五马村、农民村交界;西与本镇流米村相邻;北本镇安和村连接。该村幅员面积近7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积近8000亩,森林覆盖率达78.6%,村委会离胜天镇政府7公里,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农户202户,人口796人。全村共有耕地968亩,其中水田833亩,土地155亩,人均耕地面积1.26亩。 该村地处浅丘地边缘地带,海拨450-620米。该村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大豆、蔬菜、林、竹、果为主,畜牧业主要以鸡、兔、鸭、猪、鱼为主。 |
安和村位于胜天镇红岩山上东西部,东与本镇迎祥村交界;南与本镇新福村连界;西与本镇德利村相邻,北与翠屏区李庄镇中和村、高桥村接壤。全村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积3669亩,耕地2947亩,水田1876亩,村委会离胜天场镇10公里,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210户,734人。安和村是小丘林地带,海拨在380—700米之间。村内资源丰富,有楠竹300多亩,良种竹和苦竹约有1500亩。2011年,全村有8户规模养猪专业户,3户养鸡专业户。有村道4公里,2009年6月全村人平筹资300元,共筹资20万元,2011年底水泥路启动,路宽4.5米,厚18公分,长4公里。 |
境内曾有一个英雄击鼓的阵地,简称英鼓,故名。以历史地名沿用,解放前为英鼓阵。 1981年改名为英鼓大队,1984年4月后改为英鼓村村民委员会,得名后沿用至今。 英鼓村地处胜天西面,辖6个村民小组, 285户,有1154人,耕地面积924.11亩,人均耕地0.8亩,宜长路、福胜河贯穿全村,村有卫生站1个,福和希望小学座落该村。距胜天镇场镇8公里。东与江家村连接;南与三河村、铜鼓村接壤;西与月江镇还阳相邻;北与红岩山相连。 |
汪家村处于胜天镇红岩山脚下,东与本镇新和村;南与本镇新民村、三河村福胜河为界;西接本镇英古村;北与本镇流米社区相连。全村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积0.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村委会距胜天场镇6公里。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农户302户,人口1280人,耕地面积1375亩,其中水田990亩,地385亩,人均耕地1.1亩。该村地处浅丘地带,海拨在280—300米。村内适宜种养殖业。现有茶园121亩。1993年建下湿田沟渠一条2公里。常年有红岩山四沟四湾的自然水流淌,水资源十分丰富。1968年,建成马大沱水轮站。1975年,安装了水轮发电供村内和福汉用电。1997年,建成黄金沱电业提灌站。2006年,建汪家村砖厂。2008年,建成汪家村志虹石材加工厂。2010年,新建标准化提灌沟渠2000米,维修改建蓄水塘6口,使全村土地灌溉率达90%,全村建成沼气池42口。该村以农业为主,推广科技示范。我村被镇立为科技示范村,主要是水稻、玉米、红粱、小麦、红苕为主。经济作物的油菜、豆类、柑桔、李子、西瓜、葱、蔬菜等,养殖业以猪、鱼、泥鳅、鸡、鸭等。 |
三河村地处胜天镇南北面,位于汉王山与福胜河之间,距胜天镇政府10公里,全村幅员6平方公里,东与新民村相邻;南与沙河镇雪顶村接壤;西与铜鼓村交界;北与英古村、汪家村连接。1958年6月,将桂花村和生姜村合并为三河村。全村共辖9个生产组。2008年,建村级办公室(地处三河村一组)。全村共有417户,总人口2163人。计划生育方面,有3个生产组为二类地区,六个生产组三类地区。 境内地貌属深丘地带,有大土、小土,页岩土等。有森林面积3963亩,耕田面积1630亩,耕地面积2083亩。 |